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纺织学校>正文
织物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使织物表面的纤维端露出于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许多毛茸,即为“起毛”;若这些毛茸在继续穿着中不能及时脱落,就相互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小粒,通常成为“起球”。
1.织物起毛起球的过程
第一阶段为起毛,织物表面的纤维因不断接受摩擦从织物中抽出产生毛茸;第二阶段为纠缠,未脱落的纤维相互纠缠,并加剧纤维的抽拔;第三阶段为成团,纤维纠缠越来越紧,最后形成小球粒;第四阶段为成球,连接球粒的纤维断裂或抽拔;第五阶段为脱落,出现部分球粒脱落。
2.起毛起球的主要影响因素
经验可知,织物的起毛是普遍现象,而起球是特殊现象。织物起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纤维要求足够的强度和伸长性(高的断裂功或韧性大)和耐疲劳性;②纤维要柔软、易于弯曲变形和形成纠缠;③要有足够多和足够长的突出毛羽;④要有产生纠缠的摩擦条件(非单向,能反复进行)。凡是影响此四个条件的因素将都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
纤维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质:锦纶的韧性大、耐疲劳性好,故最易起球。
纤维的形态和表面性质:纤维粗、异形,其截面惯矩大、抗弯刚度也大,故不易弯曲缠绕,且相对接触和被摩擦的概率低,故不易抽拔和纠缠;纤维的表面粗糙、摩擦系数大,有卷曲,虽不利于纤维的起毛,但摩擦中有有利于握持后的抽拔、纠缠与成球,是双利双不利的因素。
毛羽量和毛羽长度:取决于纤维的长度,过短的纤维虽易起毛但易脱落而不易成球;取决于纱线结构,纱线的捻度大,结构紧密,纱线粗节少,初始毛羽少,不利于毛羽量和毛羽长度的增加;取决于织物的结构,若织物蓬松、交织点少、浮长长、针织物的线圈长度长时,都会有利于起毛量和起毛长度的增加;取决于织物的后整理,可直接减少织物的起毛起球。
3.起毛起球的消除方法
防止织物起毛起球的积极、有效方法是:减少毛羽量,控制纤维的弯曲刚度,增加纤维集合体中纤维间的相互作用。消除被动但有效的方法:降低纤维的韧性和耐疲劳性,加快纤维球的断裂脱落;采用粘结、涂层和烧毛处理,减少毛羽的产生和起始毛羽量。
纺织材料之织物篇(十三):织物的起毛起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