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的改造
粗纱机应用于纺前准备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影响着纺纱质量的好坏。在使用过程中,粗纱机的设计往往和纺纱厂的使用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纺纱厂的工艺人员常常通过对粗纱机零部件的改进,使其更好的运转,提高使用效率和工艺稳定性。本期一线交流介绍一些粗纱机的改造经验,希望能对企业有所帮助。 方法一:改进粗纱锥轮解决运转松动问题 □ 河北省晋州市小明纺纱集团 郭天学 我公司A454型、A456型粗纱机的粗纱锥轮松动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小头内径磨损严重。运用传统的维修方法(如垫铜皮或马口铁等),运转一段时间后依然会出现运转不平稳、异响、振动现象。严重磨损的只好报废,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并增加了设备维修成本。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锥轮小头进行了改进。首先将锥轮小头扩孔成喇叭状,外孔直径由35毫米扩大成40毫米,小头壁厚一般为5厘米,里孔直径为45毫米(壁厚每增加或减少1厘米,里孔直径就增加或减少1毫米),然后安装直径为35毫米的轴承紧定套。由于轴承紧定套有拔销作用,所以紧固锥轮效果很好。待运转一段时间后,再把轴承紧定套紧一下即可。 经以上改进后,锥轮运转平稳,彻底杜绝了锥轮小头松动、磨损现象,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修旧利废,把过去报废的锥轮进行改进后备用,减少了设备维修成本。 方法二:采用新型半封闭式锭翼减少纱疵产生 □ 山东省日照三银纺织有限公司 厉强 目前,悬锭锭翼主要采用封闭式锭翼,其主要弊端是封闭锭翼的空心臂因积花等原因易产生大量纱疵,尤其纺纯棉普梳品种时更为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生产中采取了很多措施,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有两种,即采用新型半封闭式锭翼和使用防纱疵压掌。 我公司在FA423型悬锭粗纱机上使用了一种防纱疵压掌。 从压掌固定销的通心孔中心量至压掌分叉处的距离称为压掌分叉口的测量尺寸,这种防纱疵压掌的测量尺寸为20毫米,而常用压掌的测量尺寸为15毫米。 这种防纱疵压掌分叉口处到空心臂纱条出口处的距离相对较大,即纱条从锭翼空心臂贴着内侧顺滑而下经过出口时,纱条是斜着从压掌分叉口卷绕到压掌上。这样,空心臂内另一侧空间就相对较大,大部分短绒会随着气流排出空心臂,有积聚的短绒结块也会在停车时瞬间脱落,且不会掉在纱条上造成疵点。 常用锭翼压掌的分叉口与空心臂出口距离相对较小,短绒疵点很容易随纱条卷绕到粗纱上。当瞬时停车时,积聚的短绒疵点也容易被纱条带人粗纱中。目前常使用的另一种闭式压掌更不理想。长时间的生产使用实践表明,与常用锭翼压掌相比,这种防纱疵压掌在纺普梳品种时,可使短绒类疵点减少80%以上。目前,我公司纺普梳品种机台均采用这种压掌,粗纱疵点较少。 方法三:改造悬锭粗纱筒管便于测试伸长 □ 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乐峰 传统测试粗纱伸长的筒管为粗纱机正常使用的筒管,对于托锭粗纱机而言,测试伸长操作简便;但对于现代新型粗纱机而言,由于锭翼大都采用悬锭方式,当粗纱机落纱后再开车生头时,需调整升降龙筋将筒管固定,即下龙筋上升一定高度后才生头。这样在做粗纱伸长试验时,尤其是在小、中纱时较为麻烦。因为在粗纱机上要将做好粗纱伸长的筒管摘下测量,而粗纱机在非落纱状态下停关车时下龙筋不在最低位置,只有将龙筋手动下调(落纱位置)后才可取出筒管。但这会导致其他锭位上的粗纱断头,严重增加了挡车工的劳动强度。有的厂家用丝袜将筒管套住,避免锭翼高速旋转产生飘头而影响正常生产,等落纱时一起摘下,但这种方法测试时间长、测试结果滞后,且增加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通过多次思考和尝试,将粗纱筒管进行改造,即采用顶部可活动的筒管解决以上问题。活动筒管的高度与正常筒管高度一致,其顶部可以顺时针旋开。 由于筒管与锭翼同向(顺时针)旋转,故将筒管头设计为逆时针旋紧,可保证筒管旋转时有自紧功能。这样,在试验样纱做成后,只需将筒管顶部的活动“螺丝(筒管头)”旋开即可,既减小了筒管高度,又增大了筒管内径,不用下调龙筋也可轻松取下做伸长试验的样纱。 这种粗纱筒管已在我公司3个分厂使用并推广,经过长期跟踪后我们一致认为,此筒管既节省了龙筋升降的调整时间,又方便了试验人员的操作,大大提高了粗纱机的运转效率和试验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粗纱伸长测试及时、有效。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更多纺织专业资讯,关注锦桥纺织网微信公众号。微信搜: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