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成长性破产”
现金流比利润更能说明企业的成长质量。从金融危机时“现金为王”的感悟,到眼下“现金寒流”再度来袭,人们越来越无法忽视这个勘测企业生命周期的度量衡。 现金流的“纯粹”在于,它只计算营业利润而将非经常性收益剔除在外,避免了利用增加投资收益等非营业活动操纵利润的缺陷。会计利润按照权责发生制确定,可通过提前确认销售、扩大赊销范围或关联交易来调节,而现金流量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的,所有调节利润的方法对增加现金流量毫无作用。 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的质量能显示其应对风险和快速复苏的能力。一个容易被误读的极端是,企业利润和现金流呈截然相反的走向,而这恰恰是值得警惕的高危信号。 国外资料显示,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是赢利非常好的企业。如美国最大的商业企业之一W.T.Grant在宣告破产的前一年,营业净利润近1000万美元,经营活动提供营运资金2000多万美元,银行贷款6亿美元,公司股票仍按其收益20倍价格出售。然而,早在其破产前5年现金流量净额已经出现负数,虽有高额利润,但公司的现金不能支付巨额的生产性支出与债务费用,最终导致“成长性破产”。 此次“现金流管理体检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眼下上市公司正在经历的这场“现金寒流”,不仅强度罕见,波及面也甚为广泛。 剔除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仅为268亿元,甚至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单季度数据。以制造业为主的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为-3%,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低值,也是今年一季度的突发状况。 剔除金融行业的22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共有11个行业现金流为负数。纺织服装行业的严重程度尤其显著,现金流被大量地耗散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猛增,经营性现金流占主营收入比重为-14.4%。 整体来看,纺织服装板块共有41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出现不同程度的现金流缺口,占比55.41%;另有16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环比下降,占比21.62%。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趋于恶化的纺织服装上市公司合计57家,占整个板块的77.03%。 据专业人士分析,纺织服装业现金流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大多集中在产业链终端。上游企业掌握着资源及资源品的涨价,更多自主权使其汇集了经营性现金流;中游企业有着良好的转嫁作用,现金流也相对游刃有余;下游终端企业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夹击,成为最缺钱的贫瘠群落。我们调查统计的“经营性现金流缺口最大的前10名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服装、家纺和针织领域。 被我们取样观察的纺织各子板块现金流状况飞流直下的6家龙头公司,尽管资质不错,但现金流已为负。他们当中有少数甚至暴露出“利润与现金流双降”的衰退迹象,连同那些“利润升而现金流降”的外强中干型企业,正努力通过投资性现金流的改善展示纠错本领。 即使是实际接受我们问卷调查的6家中上游企业现金流较为平稳,他们也各自迫于“资金存量减少”的情势重新审视资金结算体系,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确保资金及时回笼;严格控制资金流出,加强对大额资金支出的审批控制;编制公司资金预算,高效统筹合理调度,在财务管理上自求平衡。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