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染色的重现性问题
1.2.7实验室对大生产的跟踪
首先实验室对生产的支持方式,不是将工艺及处方传递到大生产,而是在实验室模拟大生产,做到大生产——实验室的高度重现性。当大生产出现色相不符要修色时,实验室应共同参加完成,实验室对大生产提供的信息(大小样色光差异),应进行分析及试验,找出各只染料大小样生产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减少修色。
另外,要做到大生产——实验室的高度重视,首先要做到实验室与实验室的重现性,以及大生产与大生产的重现性,否则大生产与实验室的重现性就差。
2 解决措施
纱线染色的重现性差,在纱线的生产中经常遇到,根据我厂纱线的染色情况及我对生产操作的部分了解,觉得应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尽量从基本保证纱线染色的重现:
(1) 设备的选用 应选用能保证产品染色质量和缩短染色时间功能,采用自落顶锁装置,利用设备的内流进行筒纱的自然压缩的设备,以在设备上提供重现性的基本条件;
(2) 络筒质量 为保证染透,筒纱的密度一般控制在0.35~0.40之间,压缩后的密度应控制在0.41~0.46之间;
(3) 染化料 慎重选用染料的品种,注重染料批次间的检验,保证染料室清洁通风干燥,做好染料的防潮;
(4) 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的制定与控制是染色的关键,一个好的染色工艺必须有一组科学、合理的参数来支撑。如盐、碱用量,我们应注重加料的方式和加料的时间,可利用提前化好的盐,减少因盐未充分溶解造成染料聚集和沉淀,使染色出现重现性差现象;
(5) 打样与放样 化验室的小样应尽最大程度仿照大生产的实际情况,包括循环时间、升温速率、盐和碱的加入、染色后处理、对色光源等;所以大样生产前必须做中样实验,化验室技术人员做好跟踪记录,作为大生产时的参考资料;大样投产时,工艺员要根据小样与大样的差异及以往的经验和对染料性能的掌握,对工艺进行适度调整,得出大样投产的工艺;小样与投产的用纱要一致,前处理工艺、后处理工艺要一致,换纱线要复样,打小样的染料母液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染料浓度、力分变化;
(6) 操作因素 打小样人员操作要规范,科学使用染料,另加大操作工的培训,减少助剂的使用种类,使用精确的计量器具;
(7) 其他因素 小样用水应与大生产一致,尽量使用软水,软水的PH值应控制在7.0左右,以保证染色是PH值的稳定性,;加强助剂的质量检测;不同批次间的原棉和配棉使用,化验室要在染前复样,若色光有变化,要及时调整;前处理是染色的基础,前处理不好,基础打不牢,染色一样会出现重现性差,应注重纱线的前处理。 纱线染色的重现性问题
在相同的工艺处方、工艺染化料等条件下,结果却是不同批次之间总有色差。而纺织企业,尤其是染纱工厂,其竞争力就在于即时生产与一次成功,且两者密不可分。即时生产能迅速反应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产品,一次成功是指产品应符合质量要求。产品质量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主要要求重现性。染色纱线色光重现性差,其实质就是不同批次染色时所上染的染料重现性差。为实现纱线染色的重现性,必须对染色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控制。
一般重现性差(即缸差)是指间歇式染色时,相同的被染物(纱线)用相同的染化料、处方、工艺进行染色,但不同染批被染物之间存在色差(色光不一、深浅不一或两者兼有之)的现象。
经常出现重现性差的场合一般为:小样之间,小样与中样之间,中样与大样之间,小样与大样之间;不同染机之间,或两只染机容量不同,或容量相同但制造厂家不同,甚至制造厂容量完全相同的染机之间;同一染机不同染批之间。
1 染色重现性差的原因
产生色光重现性差的原因有很多,纱线筒子染色中出现色差的原因大致有:纱线、染化料、工艺设计及控制、操作、仪器设备、水质等,总的说来是分为外在的客观因素和人为的主观因素。
1.1客观因素
1.1.1 纱线
棉纤维在其生长过程中的某种差异,会产生纤维品质的差异,故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纱线的品质是不一样的,导致纱线吸收染料的性能也不一样,染色后的重现性就会有差异。另外,棉纤维的粗细(线密度)不同,染色后表观深度也有差异。如棉纱线7S与40S经染色后,7S的表观就显深,粗者深,细者浅。纱线的捻度、配棉、回潮率等也会影响色光的重现性。即使是同组分、同规格纤维,由于生产工艺的波动,也会造成染色性能差异,至于用回收废料重新纺纱的纤维,染色性能与常规纤维也不同。对染纱来说,当纤维批次变化,应进行小样试验,必要时进行处方调整,才能正式投产。
|
<< 平幅竹棉布染色加工的简述防过敏面料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