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棉工艺参数设计
分梳隔距主要有刺辊一给棉板、刺辊一预分梳板、盖板一锡林、锡林~固定盖板、锡林~道夫等机件间的隔距,转移隔距主要有刺辊一锡林、锡林~道夫、道夫一剥棉罗拉等机件间的隔距,除杂隔距主要有刺辊~除尘刀之间、小漏底、前上罩板上口~锡林间的距离。分梳和转移隔距小,有利于分梳转移。
1、给棉罗拉~给棉板隔距:进口大、出口小,一般进口0.3~.038mm,出口0.1~0.18mm
2、给面板~刺辊隔距:刺辊对棉层的梳理作用随着隔距的减小而加剧。喂入棉层厚,定量重、纤维长度长、强力和成熟度差时应偏大掌握。一般清梳联较成卷机隔距偏大,化纤较纯棉略大。
3、刺辊~除尘刀隔距:除尘刀主要清除棉层中细小杂质,隔距不宜太大,应根据喂入棉层的厚度选择。化纤时应采用较大的隔距。
4、刺辊~预分梳板的隔距:隔距小易于分梳,可减少棉束进入盖板区,过小易损伤纤维粉碎杂质。一般0.45~0.56mm
5、除尘刀的高低和角度:当给棉板和小漏底间的隔距一定时,除尘刀位置的高低影响第一落杂区和第二落杂区的长度。破籽、不孕籽、僵瓣等大杂应加大第一落杂区的长度,放低除尘刀,同时刺辊带动的气流附面层相应加厚,增加后车肚落棉。除尘到位置的高低应按棉卷含杂率及含杂内容而定。一般A186D除尘刀高低调节范围在±6mm。安装角大小影响气流的流动和小漏底入口处的回收作用,影响落棉。角度小,刀背处气流紊乱,影响小漏底入口处的回收作用。
6、刺辊~小漏底隔距:进口大,进入小漏底气流较多,落棉率少,处理高含杂棉卷时,进口隔距小,可减少细小杂质的回收,出口隔距大,排除短绒较多,第四点隔距大于出口隔距,漏底网眼易堵塞。高产梳棉机采用低压吸尘罩时,小漏底隔距影响不显著。
7、刺辊~锡林隔距:在针面平整、刺辊和锡林径向跳动小、运转平稳的情况下,偏紧掌握,有利于纤维转移,减少刺辊反花。
8、锡林~盖板隔距:进口隔距稍大,减少盖板花中长纤维含量。出口隔距稍大防止传动部件碰针。常用锡林~盖板隔距见下表:
9、锡林~前后固定盖板隔距:隔距小,有利于分梳、减少棉结,但过小易损伤纤维。应遵循由大到小、逐渐增强分梳的原则。与后固定盖板隔距应稍大于盖板入口的隔距,与前固定盖板的隔距应小于锡林盖板间最小隔距。为不影响道夫转移,前固定盖板最下一根的隔距可放大一些。一般后固定盖板自下而上为:0.37~0.55mm、0.30~0.45mm、0.25~0.40mm;;前固定盖板与锡林间隔距自上而下为:0.20~0.25mm、0.18~0.23mm、0.15~0.20mm或隔距均相同。
10、锡林~大漏底隔距:锡林与大漏底入口隔距不宜太小,出口隔距影响小漏底内部气压,影响后落棉量。
11、锡林~前、后罩板隔距:前后罩板的作用是防止锡林上纤维飞散为游离纤维,隔距由进口到出口应逐渐减小,后罩板进口(下口)隔距影响刺辊锡林三角区气流和小漏底气压及刺辊反花;隔距大,刺辊内气流减弱,可减少刺辊反花。出口隔距与锡林盖板入口隔距相配合,隔距大,纤维易起浮,有利于盖板抓取纤维。一般后罩板进口隔距为0.56mm,出口隔距0.38mm。前上罩板与锡林隔距上小下大,上口隔距影响盖板花量,上口大,盖板花多反之则少。锡林与前下罩板隔距一般上口大,下口小。下口隔距大,有利于纤维转移,但道夫三角区气流涡流增大,产生纱疵,易造成棉网云班,恶化条干。隔距应遵循由上至下逐渐放大的原则,一般前上罩板上口隔距0.43~0.84mm,下口0.79~1.09mm,前下罩板上口0.79~1.09mm,下口0.43~.066mm。
|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