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纺纱工业遥遥领先于中国西北的五省
历史上曾因“三眼桥布匹批发市场”而闻名全国的乾县,在沉寂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再次以民间资本为投资主体,支撑起一个响当当的“西北纺织大县”。 在312国道乾县县城东1.87公里的地段,一街两行醒目地分布着多达24个纺织企业。这个“纺织工业街区”的建成,对乾县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同一般: 第一,它标志着经过近三年的集中发展,乾县已建成的纺纱规模增长高达一倍,由2004年的不足20万锭发展到今天的近40万锭,这一规模在中国西北县区遥遥领先。 第二,这些纺织企业的投资主体,是清一色的民间资本;在去年以来新建的23户纺织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以乾县“土老板”为主体,与外商投资兴建。乾县县委书记黄启平对此颇为自豪:“这些‘草根经济’已经撑起了乾县经济发展的半边天。” 第三,今年新建的7户纺织企业全部按计划投产后,全县纺织工业年产值可达12.1亿元,相当于2006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年总产值,将拉动全县GDP增长2.8个百分点,纺织企业创造的税收将占到全县工商税收的25%以上,同时将解决两万余人的就业问题。 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只是乾县去年下半年以来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纺织、橡胶、农副产品加工三大集群产业中,投资主体大多为民间资本。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乾县新增民营企业5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48户,同比分别增长78%和89%。被激活的民间资本领跑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幅高达17.5%,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60.99%,这两个数据均创乾县历史之最。 由于诸多原因的限制,乾县目前仍属穷县。 据统计,全县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只有6100元,分别比全市、全省低1520元和2779元。但换个角度来看,乾县又是省内少有的民间资本富县。八十年代后期先走一步的农民贩运大军中培育了一批不小的百万元户甚至千万元户。2006年全县银行存款余额高达23亿元,这笔钱绝大多数是急欲发展却又找不到出路的民间闲置资金。有人曾保守地估算,全县自有闲置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至少300人。 从去年下半年起,乾县在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开始全方位调整政策和工作方向,下决心要把这批沉淀的民间资金激活,变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活跃资本。他们明确唱响“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口号,扩大民营经济介入领域,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减少民营企业启动成本,提高经营企业运行效率。县上设立纳税功勋奖和创业之星奖,财政出资重奖民营企业主,树碑立牌对纳税大户和诚信纳税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营造企业家功高、纳税人至上的舆论环境。县乡各职能部门都把为“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搭建平台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一切方便和可能。这一优良的投资环境,为民间“草根经济”的迅速生根、发展和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工艺填补国内空白的最新科研成果无芯连轴产品,总投资1.4亿元,现已建成第一条生产试验线。该产品就是由县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引进西安一家高校的科研成果后,与乾县一位私有老板一拍即合,成功实现了项目对接.华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以契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和集科研、加工为一体的雄厚实力,取得了民企参与军工产品生产加工的国军标认证,成为国内少有的承接军品生产的民营企业。 乾县民间资本的活跃,吸引了一批在外老乡“凤还巢”,今年以来200多名有资金、技术、市场经验的老乡回乡创业,累计投资3亿多元。同时引领浙江、四川、江苏等地近千人来乾县从事服装、皮革加工和营销、饮食等领域的创业,带动全县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