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英:自觉控制棉纺能力增长 维护产业安全
今年初,棉纺协会预计2007年纱产量将达到1900万吨,用棉量将达到1250万吨。而6月份的统计数据又让我们为之一惊,看来纱产量冲破2000万吨大关指日可待,“十一五”规划可以“提前”实现了!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首先,产能的快速膨胀将加大原料风险。我们都还记得,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徐文英算了这样一笔帐:如果我国棉纱线产量按“十五”期间17.53%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纱产量预计将达到3580万吨,用棉量估计将超过2430万吨。按照农业部规划的到2010年棉花产量达到700万吨算,届时棉花缺口将达到1730万吨以上,对进口棉的依存度超过70%。徐文英表示:“这样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世界棉花产量的90%都能给个中国吗?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自觉控制棉纺能力的增长,防止产能过剩,实现纱线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纱线产业安全。 第二,产能的快速膨胀将加大市场风险。我国棉纺织行业现已经形成8720万锭纺纱、100万锭紧密纺、180万头转杯纺纱和喷气纺纱的庞大规模,照现在的速度增长,突破一亿锭大关已经是为时不远了,而市场容量的增加不可能如此之迅速。应该看到,约占总量30 %的出口市场充满风险,这里,我们暂不提及美国、欧洲的设限、特保和反倾销等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就说各种绿色环保体系认证吧,从ISO 到OKO,到最近开始生效的REICHI法规,都具有“双韧剑”的作用,既可以理解为“壁垒”,同时也是一道提升技术水平的“门槛儿”;除此还有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不能绕过的“坎儿”,也决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 第三,产能的快速膨胀将使行业竞争更加惨烈。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国内需求是拉动纺织品服装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由于我国尚缺少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知名品牌,现有品牌几乎都是在国内市场打拼,加之流通渠道不畅通,流通秩序不规范等因素,创牌之路十分艰苦。那些尚未走上品牌之路的企业更是苦上加苦。2006年棉纺织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4%,国有企业仍由35%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许多棉纺厂工人月工资不足700元,招工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第四,产能的快速膨胀有悖宏观调控思路。2007年国家在宏观政策上的导向是:优化出口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把能耗高、效益差的出口压下来,同时对迅速膨胀的固定资产进行“消肿” ,从而减少顺差。目前已经出台、对行业影响较大的政策主要有: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以及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据测算, 2007年因政策因素,纺织行业将减少利润418亿元。因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利润319亿元;三是随着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的出台,一些不达标的印染企业将被停产或关闭,从而减少对上游纱、布的需求,使纱布市场面临新的考验。 2007年时间已经过半,棉纱线等纺织品产量仍在快速增长,出口增速虽然有所减缓,但顺差依然很大,未来贸易环境未可客观。在这样的形势下,产能的快速膨胀将带来什么后果?是否会导致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