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织的改革路线图
“十一五”期间,通过产业转移、退市进园和招商引资,全面完成对现有棉纺企业的重组改造,逐步形成以一个园区和两个现代化都市工厂为标志的新兴纺织产业——这是青岛纺织总公司数年前设定的改革路线图。如今人们看到,随着胶州银龙纺织有限公司的建成投产和青岛纺联集团一棉公司的搬迁改造,这一路线图日渐清晰。 所谓“一个园区”,指的是位于胶州的青岛纺织染整工业园。在这里,纺织总公司按照“退市进园、调整重组”战略,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一家国际化大公司,双方共同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青岛纺织面料产业基地,而青岛纺联银龙纺织有限公司就是该基地的核心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首期120台喷气织布机启动项目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纱线12000吨、布5000万米的年生产能力。今后,纺织总公司旗下其他企业也将陆续进入青岛纺织染整工业园发展。 两个“现代化都市工厂”,指的是位于市区内的青岛纺联集团一棉公司和八棉公司。就在不久前,青岛纺联集团一棉公司举行了“大干一百天,打造新一棉”搬迁改造动员大会。按照既定计划,一棉公司将在青岛纺联集团五棉公司实施破产的基础上,搬迁到五棉公司进一步发展。预计到今年8月底,纺联集团一棉公司将完成搬迁改造,朝着现代化都市工厂的目标疾速迈进。五棉公司实施破产重组后变身为青岛齐意纺织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原厂区建成投产。另外,纺联集团八棉公司目前正在制订调整重组方案,目标同样是打造一个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工厂。 纺织总公司董事长闫勇告诉记者,一个园区和两个现代化都市工厂是青岛纺织实施改革的重要载体,它们所承载的至为关键的使命,是推动青岛纺织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历史与现实均已证明,青岛纺织要想实现脱胎换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尽快提升产业层次,特别是要在技术装备、产品研发方面确立优势。 事实上,一个园区和两个现代化都市工厂近年来的蓬勃建设,已经强烈表明纺织总公司对于加快产业升级的强烈诉求。例如,青岛纺联银龙纺织有限公司的产品定位在绿色环保和高端纺织,主要以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基础,生产紧密纺纱线、新型纱线、天丝、莫代尔服装面料、高支高密服装面料系列及大提花家纺与装饰织物等高附加值产品,纱线产品达到100%无结纱的国际先进水平;纺联集团一棉公司则将通过引进世界一流的织造设备及先进的纺纱设备,打造装备先进、管理科学、机制灵活、产品高端、具有较强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工厂。 为使改革路线图尽快殷实,纺织总公司在重点打造一个园区和两个现代化都市工厂的同时,还投入大量精力开展减债、改制、退出、分流安置职工等辅助性工作。这些工作纷繁复杂,但都直接关系到青岛纺织改革的成败。其中,在落实债务重组协议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是纺织总公司两年来所做的辅助性工作中的最大亮点。去年底,纺织总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济南办事处签署《债权债务重组框架协议书》,决定通过债权债务重组,解决纺织总公司所属42户企业的金融债务。通过此次债权债务重组,这42户企业将卸下沉重的债务负担,青岛纺织改革的快速推进由此清除了一大障碍。 闫勇表示,在青岛纺织的改革路线图中,科技创新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记者了解到,纺织总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开发体系,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已经超过40%,凤凰印染公司等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甚至达到100%。目前,纺织总公司正在筹建技术与产品研发中心,以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 根据市经贸委提供的数字,去年全市纺织行业克服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757户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出口创汇占全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0%。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纺织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在这样一个科学而明朗的大趋势下,纺织总公司的改革路线图将越发殷实,并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