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为何“单边赢利”?
今年,浙江锦纶企业老总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是老板给员工打工”。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锦纶产能的迅速扩大,导致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下游企业的利润明显缩水,虽然“老板给员工打工”有调侃之意,但由此也可判断出锦纶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因此,在浙江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尼龙产业链市场与发展论坛上,关于缓解锦纶产业链结构矛盾,加快锦纶产业结构调整的议题就更加引人关注。 产业链失衡状况改变不易 “制约锦纶发展的关键原因是上游原料缺口加大,产业链失衡更加突出。”这个几年前就被业内人士忧虑的问题至今并没有根本改变。 在我国化纤原料进口的比例中,锦纶的重要原料己内酰胺的进口依存度最高,达到65%左右,虽然近几年国内在己内酰胺的扩能上加大了力度,但是高进口依存度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专家分析,从2006年以来,虽然南京东方、中石化巴陵分公司提高了己内酰胺装置运行负荷,国内己内酰胺现货供应能力有望得到明显增强,预期己内酰胺的进口依存会降到58%左右,但这个比例不能改变上下游供求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更令人担心的是,业界人士分析,今年锦纶产业链的供求矛盾会在需求的拉动下进一步加剧,对锦纶产业发展带来影响。 实际上,影响已经显现。据中国化纤信息网分析,2006年上半年,己内酰胺的平均价格为20200元每吨,到了今年6月,由于亚洲己内酰胺装置检修多,使得国际己内酰胺资源紧张,再加上己内酰胺原料国际纯苯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己内酰胺价格最高上涨到每吨23200元,上涨了近3000元,对锦纶产业尤其是抽丝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下游扩能热情不减 一个成熟的产业链应该是一个共赢的格局,但就锦纶上下游的发展来说,这个格局只是“单边赢利”。下游的聚合和抽丝产能的大幅增长,对己内酰胺的需求增大导致其价格一路飚升,而产能的扩张并没有带动下游价格的同步提高,反而在竞争的压力下,使市场价格受到了挤压。“产业链失衡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变。”业内人士称。 锦纶产品的市场表现印证了这种担心。作为我国发展较早的产业之一,在我国化纤工业的格局中,锦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忽视。虽然面对原料缺口加大的制约,但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锦纶产业的扩能一直在升温。 统计数字显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锦纶行业又一轮投资热潮出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尼龙6聚合扩能量已经达到30万吨,下游锦纶抽丝的在建和扩建产能也已经超过50万吨,尼龙66以及原料,全消光丝和锦纶66抽丝等高附加值领域的投资都在增长。 浙江宏福锦纶公司去年下半年增开了常规纺切片,产能达到7万吨;广东新会美达年产10万吨锦纶聚合装置已经在第三季度建成,主产薄膜、塑料用等切片;英威达去年宣布将在中国上海兴建一座年产量高达1.1万吨的尼龙66的大型制造工厂,计划今年年底开始兴建;神马3万吨的锦纶66扩能装置在去年底投产,总产能达到2万吨;荷兰DSM计划在中国江苏新建1条尼龙聚合装置,生产高粘度等级的尼龙6产品;浙江义乌亚星锦纶一条锦纶纺丝装置一季度投料试产,剩下的3条线随后逐步投产,主要做常规品种锦纶POY丝;浙江恒升化纤4条纺丝线今年7月成功投产,主要以纺POY、HOY丝为主。 但是,和下游产能节节攀升相比,下游市场的合理价位却是姗姗来迟。当己内酰胺价格上涨近3000元/吨时,FDY的销售并不乐观。以70D半消光丝为例,2006年上半年的价格是26923元/吨,今年上半年的价格上涨到27706元/吨,涨幅不到800元,远远低于己内酰胺价格的上涨幅度。 据中国化纤信息网分析,今年上半年锦纶FDY丝市场销售普遍下降,很多产能下游需求并未出现预期的水平,而原料切片的上涨则进一步缩小了产品的利润空间。今年年初,不少货源已经接近成本线,抽丝厂家库存增长,部分工厂降低开机率,市场价位则进一步下调,尤其是70/24F半消光这个抽丝主打产品的市场价位一直徘徊下调,3月价格每吨下降了约500~600元/吨,市场需求以小批量为主。到了7月初,70D/24F半光丝的价格每吨又小幅下滑200元,抽丝利润每吨不到500元,这和去年年初抽丝利润每吨2000元差距甚远。“所以现在是老板给员工打工。”不少老总无奈地说。 新一轮调整开始 面对锦纶产业目前的困境,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从量变到质变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锦纶产业的调整已经在进行中。 面对锦纶抽丝产能大量扩能,锦纶FDY的竞争加剧,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的现实,市场调查表明,在锦纶领域的部分投资正在分流:有的投资转向了锦纶全消光丝、经编等高品质产品领域,以增加产品附加值,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有的投资转向锦纶66产品,向产品的深度扩展;有的看好了这两年POY丝利润空间上升而且相对平稳,转而投资。 当吴江市福华织造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吴明皓介绍目前日本面料市场流行将不同收缩率的尼龙混纤丝,经过不同工艺的拉伸和热处理后,形成尼龙仿蚕材料制成织物,特别适用于女性内衣这些化纤领域的新需求时,引起与会老总们的极大关注。“向差别化和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延伸和扩展,才是企业未来的生存之道。”这一共识必将加速锦纶产业新一轮调整的步伐。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