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棉商迂回中国 棉花定价权将旁落?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路易达孚、来宝、奥兰等棉花巨头相继取得了中国国内棉花经营的许可。他们的优势十分明显:资金雄厚,具有全球经营经验和期货风险控制能力等,另外,持有人民币计价的棉花资源时,还享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增值。 中国巨大的棉花消费市场强烈吸引着国际棉商巨头,把全球的棉花资源都介绍并销售到了中国。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06/2007年度中国棉 花的产量为706万吨,占全球的27%,消费量1088万吨,为全球的40%,进口量占到全球的30%。中国是全球名副其实的最大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 随着中国纺织行业快速的发展,中国巨大棉花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仅靠中国的棉花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必须靠进口来弥补消费缺口。其中,2006/2007年度中国消费缺口就达到了380万吨,进口量达240万吨,预计2007/2008年度消费缺口更是达到了468万吨,将进口360万吨棉花。 进口滑准税?? 国际棉商的绊脚石 中国实行的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对同一种商品按市场价格标准分别制订不同价格档次的税率),随着时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善,保持了国内棉价的相对稳定,有效地保护了国内棉花产业,为国内棉花加工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争取得缓冲期。 同时,进口滑准税政策也成为国际棉商进军中国最大的绊脚石和挥之不去的障碍。 中国吸取了2004年进口100万吨棉花后导致国内棉价暴跌的教训,从2005年开始借鉴欧盟差价税实行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2005年国家实行的是5%至40%的滑准税,锁定进口棉花到港完税后成本价,到了2006年国家继续实行5%-40%的滑准税,但调高了基准价和目标价。 但是,从2006年初开始,国际棉商赶在美国在2006年8月取消棉花出口补贴之前套取补贴,把大量外棉进口到中国,廉价抛售,极大地冲击了中国棉花市场,导致棉花价格一路下滑,中国棉花加工企业大面积亏损,农发行棉花贷款回收不得不推延两个月。根据海关数据,2005/2006年度中国共进口411万吨棉花。 为了很好地保护国内棉花产业,2007年国家实行了新的滑准税政策,即滑准税为6%至40%。新的滑准税政策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取得很好的效果。截至到2007年6月,2006/2007年度中国共进口了179万吨,而上年同期则进口了353万吨。国际棉商利益大受影响。 迂回中国腹地 争夺国产棉市场 国际棉商已经不满足于只经营外棉进口到中国,特别是美国棉商在2006年8月份美国取消了棉花出口补贴之后,开始意识到中国在保护国内棉花产业的努力和决心,与其同中国国产棉博弈,受进口滑准税的限制,还不如避开滑准税,迂回到中国腹地经营中国棉花。只有接触中国棉花资源,才有可能争取中国巨大的棉花消费市场以及棉花价格的话语权。 借鉴国际贸易商在中国大豆行业操作手法,国际棉商可能通过几次巨大的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式行情来洗刷中国棉花行业,导致大量棉花加工企业关闭破产,并退出这个行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路易达孚、来宝、奥兰等棉花巨头相续取得了中国国内棉花经营的许可。这些国际棉商巨头优势十分明显:资金雄厚、具有全球经营经验和期货风险控制能力等;另外人民币不断升值,他们持有人民币计价的棉花资源时,还享受着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资产增值。 路易达孚2006/2007年度对中国国产棉收购的有益尝试,为众多国际棉商提供了启示。据业内人士透露,该机构在国内收购了大约2万吨棉花,价格在12700元/吨左右,并且在中国期货市场上大量保值。目前来看,这种操作模式取得了空前成功。 笔者认为,如果要避免大豆产业的悲剧在棉花产业上重演,就必须研究新年度棉花价格将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让企业在这场国际化竞争中生存下去。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