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中后期管理意见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中后期管理意见 “大暑”已至,棉花有效结铃期接近过半,后期自然灾害难以预测,棉花生产处于能否高产丰收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八月大长、九月健长、十月不衰、再夺棉花丰收”的目标,各级农业行政、技术推广部门要紧紧围绕 “养根、保叶、增桃、壮铃”的要求,切实抓好以下七项管理措施。 一、开好“四沟”。入梅以来,长江流域各棉区经历了多次暴雨袭击,棉田“四沟”淤积严重,有的已造成内涝渍害。目前,棉花已进入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高峰期,虽然是棉花一生中需水量最大时期,但田间湿度过大,必然导致水发快长或渍水滞育,影响棉株正常生长发育。当务之急是疏理、开通棉田“四沟”,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既要防止秋季连阴雨导致的渍害,又要降低棉花田间湿度,减轻棉花病害的发生,为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二、施好桃肥。目前正值棉株结铃高峰期,生长良好的棉田,单株成铃已达15个左右,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虽然当前绝大部分棉株长势长相较好,但前段时期的多次暴雨,棉田表土冲刷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已难以满足棉株多结桃、结大桃的要求。应根据棉田土壤肥力、棉花长势,于立秋前后,最迟于八月十五日前每亩施尿素5-10公斤,为壮伏桃、争秋桃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整枝抹芽。近期的肥水碰头,导致棉株赘芽丛生。有限的营养输往赘芽,不仅对增结秋桃极为不利,而且造成棉株中下部荫蔽,影响通风透光,引起棉株中下部铃病发生。因此,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抓紧组织棉农去掉无效果枝和赘芽,摘除棉株中下部果枝4—5果节以外的旁尖,减轻田间荫蔽。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立秋前后摘去顶心,提倡打小顶,切勿一把揪。 四、扶苗培蔸。受前段雨水和“南洋风”的影响,部分未进行起垄培蔸的棉田,棉株倾斜严重,加重了田间荫蔽。要组织农民及时扶苗培蔸,防止棉株上部结铃及遭遇大风后倒伏。 五、重视化调。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及前段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适时搞好化调,特别是棉株打顶后,用缩节胺进行化调封顶,促进养分的转移输送,确保“秋桃”盖顶。 六、防治病虫。棉花中后期,适宜的自然气候十分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要密切关注四代、五代棉铃虫及斜纹夜蛾等非靶标害虫的发生、发展动态,组织对口农药及时防治,减轻虫害损失。同时,搞好棉田通风、透光,降低棉田湿度,减轻黄萎病的第二次暴发流行和铃病的发生。 七、适时采摘。棉花采摘以棉铃正常开裂后七天为宜,要指导和鼓励棉农适时采收,实行好花、僵瓣棉分开采摘,教育棉农不摘笑口桃、不带壳收花,不用编织袋采收装运棉花,要搭架晾晒棉花,防止“三丝”混入,提高棉花质量。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中后期管理意见 目前,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已经进入花铃期,这既是实现棉花优质高产的关键阶段,又是棉花遭遇病、虫、雨、涝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各地要充分利用抓住利好天气,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及时做好棉田管理,力争夺取棉花丰产丰收。 一、分类指导。今年麦收期间黄淮棉区天气干旱,部分棉苗偏弱;近期雨水偏多,并且出现了较严重的雨涝渍害,对棉花生产非常不利。各棉花主产区要抗旱排涝两手抓,注意解决制约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矛盾,因苗制宜,分类管理。一类棉田生长发育快,营养生长旺盛,要合理调控,塑造理想株型,促进棉株早结铃,多结铃,结大铃。二类棉田要促控结合,以促为主,促使棉苗早搭丰产架子。三类棉田发育晚,长势弱,应采取水肥齐促的办法,必要时可提前施“偏心肥”,促使棉苗早发棵。现蕾后,及早去除叶枝,去枝留叶不伤皮。 二、肥水管理。一是重施花铃肥。一般在七月上旬末,棉株下部出现1 - 2个大桃时进行追肥,亩施尿素15 - 20公斤。具体要看棉花长势长相,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如果天气干旱、底肥、蕾肥施得较少,地力较薄,棉株长势较弱,花铃期应早施、重施,做到“花施铃用”。施肥时应开沟深施,以提高肥效。二是补施盖顶肥。一般在7月底8月初,对中上等肥力棉田,为争取多结铃、结大铃,夺取更高产量,每亩追施尿素2.5 - 3公斤,有早衰趋势的棉田每亩追尿素5公斤。补施盖顶肥忌施肥过晚和施用量过大。三是根外施肥。一般棉田当棉花开始吐絮时棉株易出现早衰,应及时根外喷施氮肥,养根防早衰;对晚发棉田,可喷2 - 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800 - 10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切记不能追施氮肥。具体追肥,根据棉株长势叶面喷1 - 3次,时间从8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上旬结束。每次追肥一般都应与灌溉结合进行,以水调肥,及时发挥肥效。 三、清理沟渠。当前雨水充足,阴雨天气多,棉花极易出现旺长,应在蕾期中耕培土的基础上,适当疏通沟渠。既促使根系深扎、控制旺长,防倒伏、防早衰,又利于雨季排水灌水。棉田发生杂草应及时铲除,防止杂草丛生。另外,地膜棉花应及时揭膜。 四、合理整枝。一是适期打顶。打顶主要作用是控制棉株纵向生长,促使养分向生殖器官输送。进入棉花生长中期以后,可因苗、因地,适当打顶整枝。打顶过早,不利于棉花高产;打顶过晚,无效花蕾增多。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打去一叶一心。一般打顶时间,中肥地7月20日前后,高肥地可推迟到7月底。一般春棉密度3000-4000株,单株可留果枝14-16个;夏棉密度6000-8000株,单株可留果枝6-8个。二是在大暑前后,对荫蔽棉田还要打边心,以控制棉株横向生长,每个果枝留果节的多少,依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留3-4个。对主茎和果枝叶腋处长出的赘芽、疯杈等应及时抹掉。当棉花到了吐絮期如棉田荫蔽,应打老叶,剪空枝;如遇到连阴天,还要推株并垄,增加棉田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烂铃。 五、化学调控。在棉花打顶后7-8天,一般每亩用缩节胺3 - 5克,兑水15 - 25公斤左右,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上。其作用主要是增结早秋桃,增加铃重,防止贪青晚熟,简化后期整枝。 六、防治病虫害。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开展大面积的综防统治,防治好以棉铃虫和黄萎病为主的棉花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虫造成的损失。在棉铃虫防治方面,要区分抗虫棉和非抗虫棉,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蕾、保顶、保铃为中心,坚持四结合。即药剂滴心、诱杀成虫和田间灭卵相结合、棉田防治和其它作物田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田间管理和人工抹卵相结合,达到提高防效、节约成本的目的。另外,对抗虫棉田还要特别注意蚜虫、红蜘蛛、盲蝽象等害虫的防治。对棉花枯黄萎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应以喷施多元微肥、增强营养抗性、加强棉田整枝管理、促进田间通风透光、排水除渍为主,发现重病株及时处理,防止大面积蔓延。 七、棉花收获。采摘棉花一般以棉铃正常开裂后7天左右为好,每隔7 - 10天一次,尽量不让吐絮棉受雨淋或长时间日晒,以免降低棉花纤维品质。在8月底9月初,要及时采摘下部已发黄的老熟桃,避免发生烂铃造成损失。为确保丰产丰收,在采摘棉花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用棉布袋采摘棉花,防止混入异性纤维。二是收花时要做到“五分”,即不同品种的棉花分收,种子棉与商品棉分收,霜前花与霜后花分收,好花与僵瓣花分收,正常成熟与剥桃棉分收。不同级别的棉花要分收、分晒、分存、分售,以防混杂而降低棉纤维等级。三是注意不摘湿花、青铃,不带壳剥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