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纤维产业化事业任重而道远
作为我国唯一研发成功的纤维材料,大豆蛋白质纤维的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但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新型纤维要想实现产业化,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大豆蛋白质纤维是从豆粕中提取植物蛋白质,采用高科技手段,与高聚物处理后纺丝形成的纤维,是目前唯一由我国自主开发并在国际上率先取得工业化试验成功的纤维材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从性能方面看,这一纤维功能优越,不仅具有单丝细度细、比重轻、强伸度高、耐酸耐碱性好等特点,而且具有羊绒般的手感和保暖性、蚕丝般的光泽、棉纤维的吸湿和导湿性等优良服用性能,被称为"人造羊绒"。其与羊绒混纺、与真丝交织的产品品质及档次均不低于纯羊绒和纯真丝产品,部分性能甚至高于后者。其次,成本低廉。与每吨100万元的羊绒、每吨20万元的真丝原料相比,大豆蛋白质纤维成本相对低得多,目前每吨仅为6.3万元~8.1万元,且仍有下降空间。第三,我国豆粕资源丰富,年产量为1250万吨。同时提取大豆蛋白质后的豆粕,可以继续用作饲料或肥料,大大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另外,作为羊绒的可替代品,可在一定程度减少羊绒的需求量,环保意义重大。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在大豆蛋白质纤维技术研究及下游产品开发方面均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由于开发时间短,还有一些亟待完善之处。作为一种目前还未被正式列入纤维家族的新纤维材料,要想迅速得到推广,真正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在纺织纤维市场上占有相当份额,还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充分组合上下游产业、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推进大豆蛋白质纤维产业化。作为大豆蛋白质纤维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者,河南濮阳华康生物化学工程联合集团公司正处于重新整合时期,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以专利技术为核心,与有一定开发实力的纺纱厂、织造厂、印染厂及有良好品牌基础的服装企业合作,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研发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良性运转。 其次,应加紧完成大豆蛋白质纤维长丝的研究工作,并尽快投入规模生产。作为一种化学纤维必须拥有长丝生产,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而大豆蛋白质纤维长丝的研究尚在实验室阶段。此外,后续产品开发中反映出的纤维自身结构性能上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种纤维的更好应用,还需从技术上加以优化、改进,以增加产品的整体竞争能力,适应消费领域可能不断出现的市场新需求。 第三,后续产品的开发应遵循纤维特性及市场规律,准确定位。基于这一纤维目前的研发水平以及适用性能,其产品的市场定位应放在舒适型高档内衣、与高档天然纤维的混纺产品、与毛类纤维的交织产品上。因此,在后续产品的开发工作中,应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加紧对一些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下游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特点、纤维特性及市场需求,有重点地进行产品开发。同时在产品开发中,应采取诸如吊牌制度等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第四,要使这一新型纤维顺利进入国际化学纤维性能手册。一种新纤维材料必须由技术原创国家向全世界正式公布,提供一系列纤维指标、配套标准及学术名称,并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才能成为化学纤维家族的新成员。有关部门应加紧完成对大豆蛋白质纤维的结构、性能,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理化性能的典型数据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家级产品检测标准、质量认证方法、产品吊牌制度等产业配套工作才能得以开展。 专家还指出,任何一种新型纤维从出现→纳入纤维家族→进入市场→消费者认同,均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大豆蛋白质纤维也不会例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