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未来纺织行业有良好前景的项目推介(上)
(特约撰稿 郭其波)今天,世界已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新技术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全力以赴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此,笔者根据长时间收集的资料整理出本文,特别介绍我国纺织工业近期及未来发展中亟待研发,且市场前景看好的技术项目,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纤维材料 1.新溶剂法生产纤维素纤维技术 研究内容: (1)研究纤维素、NMMO、H2O三元体系纺丝溶液高效制备方法; (2)研究纤维素溶液三元体系的最佳纺丝成形工艺条件,以提高溶液的可纺性,提高纤维的强度、伸长和其它物性指标; (3)研制适合纤维素纤维活化、溶解、送料、脱泡、过滤等特殊工艺过程的溶解装置和适合纤维素溶液干、湿法成形工艺的纺丝机; (4)研究喷丝板孔径、孔的长径比、组件结构等,以适合溶剂法纤维素新纤维的纺丝要求。研制凝固浴漏斗的结构,以方便纺丝工操作,减少丝条断头率; (5)研究初生纤维中溶剂析出机理,提高溶剂回收率的最佳工艺方案; (6)进行溶剂回收工艺试验,探索低成本回收方案,研制相关设备。 研究目标: 建立一条300吨/年溶剂法纤维素新纤维的工业化雏型示范生产线。完成溶解、纺丝、溶剂回收工业化生产试验,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先进水平。 2.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开发及织物应用 研究内容: 1.适合于后道加工的各种原料(PET、PA、PS、水溶性PVA、CO-PET)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开发,纺丝工艺、纺丝组件的研究。 2.海岛型复合纤维的纺纱、织造及特殊后整理技术的研究,如开纤、仿生态、仿麂皮技术等。 研究目标: 实现海岛型复合纤维纺织织物的批量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皮芯型复合短纤维工程技术 研究内容: 1.皮芯复合热熔粘合纤维的成形工艺;满足复合短纤维丝和后加工的油剂。使两类复合短纤维的主要品质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1)皮芯复合热粘合纤维 断裂强度:≥2.0CN/dtex;断裂伸长:≥30%;纤度:1.65-6.66dtex;纤度偏差率:±4%;熔点:125℃。 (2)复合超细短纤维 断裂强度:≥2.0CN/dtex;断裂伸长:30±15%;纤度偏差率:±6%;超长纤维率:0.6%;沸水收缩率10%。 2.研制600孔以上皮芯复合喷丝板。要求复合率>98%,复合比例均匀性好。剥离后的单丝纤维能满足纺织加工、染色均匀的要求。 研究目标: 重点开发复合短纤维的成形工艺及其关键技术,复合组件、复合喷丝板,使皮芯复合热粘合纤维和复合超细短纤维产品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水平,实现全套软、硬件技术国产化。 4.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研究内容: (1)聚合工艺研究; (2)溶解纺丝工艺研究; (3)溶剂回收技术; (4)热处理工艺。 研究目标: 开发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形成约500吨/年的生产规模。 5.高强聚乙烯纤维 研究内容: 1.溶解工艺和设备研究; 2.冻胶纺丝工艺研究; 3.超位拉伸工艺研究; 4.溶剂回收。 研究目标: 形成800吨/年生产能力。 6.PAN碳纤维及其原丝的开发 研究内容: (1)原丝的研制开发; (2)碳纤维的研制开发。 研究目标: (1)原丝750~1000t/a; (2)碳纤维500t/a。 7.PBO纤维的研制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 (1)PBO树脂的研究及产业化生产; (2)干湿法纺丝工艺及参数的确定; (3)PBO纤维在耐热材料方面和增强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 形成PBO的生产能力,纤维强度达到3.7cN/dtex,模量达到180GPa,伸长为3.5%。 8.PTT纤维的开发及应用 研究内容: (1)一步法合成PDO的工艺及产业化研究; (2)PTT纺丝工艺研究; (3)PTT纺织品的开发应用; (4)PTT纤维在水刺、针刺及纺粘法非织造布中的应用。 研究目标: 通过开发低成本的1,3-PDO来开发生产PTT纤维,继而拓展它的应用领域。 9.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生产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1.环形吹风冷却装置的研制。 2.多孔中空喷丝板研制。 3.纺丝及牵伸工艺探讨。 研究目标: 断裂强度(CN/dtex):≥3.0 断裂伸长率(%):≥35±5.0 卷曲数(个/25mm):10±5 卷曲率(%):20±5 中空率(%):≥20 蓬松特性V1(cm3/g):V1≥150 蓬松特性V2(cm3/g):V2≥30 10.共混型改性聚酯及纤维加工技术 研究内容: (1)PET与PTT共混纺丝成形过程及工艺研究(包括长丝、短纤维及BCF纺丝); (2)PET与PTT共混纺丝相关设备的改造及研制; (3)PET与PTT共混纺丝细旦化研究; (4)共混纤维在毛纺和针织产品中的应用。 研究目标: 本项目最终形成5000吨/年的生产能力,其中短纤维3000吨/年、长丝1000吨/年、BCF1000吨/年。 11.聚乳酸纤维的开发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 (1)高分子量聚乳酸聚合物合成工艺及最佳参数选择; (2)高分子量聚乳酸聚合物纺丝工艺及加工合成研究; (3)聚乳酸纤维的结构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测试; (4)聚乳酸纤维用于医用、农用、食品、材料的开发。 研究目标: 研制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纤维,达到中试目标。 12.熔融纺聚氨酯弹性纤维 研究内容: (1)研究开发满足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生产的系统工程技术; (2)研究开发适用于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生产过程的添加剂,解决纤维耐热性、回弹性及耐氯性能问题,并彻底解决氨纶生产中环境污染问题; (3)研制满足熔纺聚氨酯弹性纤维特殊的产业用纺丝成套设备; (4)研究开发熔纺聚氨酯纤维包芯、包覆纺织及染色等加工技术。 研究目标: (1)确定熔纺氨纶用于纤维级切片的质量指标; (2)确立熔纺氨纶工艺流程,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生产技术软件; (3)研制出工业化生产用熔纺氨纶专用纺丝机; (4)建立熔纺氨纶生产厂,扩大氨纶的应用领域,推广熔纺氨纶的生产技术; (5)确立熔纺氨纶的检测标准。 13.高模低缩涤纶工业丝纺丝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1)固相连续缩聚生产工艺、装置的开发; (2)一步法HMLS涤纶工业丝装置及工艺的开发。 研究目标: 纤度范围(dtex):1000~1500 断裂强度(g/d):8.5±0.5 断裂伸长率(%):14.5±2.0 干热收缩率(%):10.0±2.0 二、纺纱织造 1.丝绸新材料及其产业化开发 研究内容: (1)全面系统地研究完善各类新形质真丝纤维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其新颖丝绸面料产品织造、印染后整理等配套加工技术; (2)具有抗皱功能的新型复合原料及其面料产品的研究开发; (3)具有弹力抗皱功能的新型丝绸原料及加工方法研究; (4)具有粗犷皮芯型新型材料(网状)及其面料产品的研究开发; (5)天然有色茧丝的加工技术及面料产品的研究开发,解决产品染色等系列工艺。 研究目标: (1)新形质真丝纤维材料及新颖丝绸服饰产品产业化实施; (2)对抗皱功能的新型复合原料及其面料产品要求大幅度提高洗涤后面料的平整度及尺寸稳定性; (3)新形质原料弹力抗皱加工技术要达到大幅度降低原料加工成本,并开发适合特殊规格的丝绸原料; (4)天然有色茧丝的原色度基本保持不变。 2.新型纤维系列织物的开发 研究内容: 研究新型纤维的纺纱、织造性能,解决多种纤维的复合纺纱技术,研究与其它纤维混纺的纺纱、织造性能及织物特性。 研究目标: 研制系列新型纤维的纯纺及混纺织物,实现替代进口的目标。 3.苎麻牵切纺新技术 研究内容: (1)研制苎麻牵切纺机; (2)牵切纺纱工艺试验; (3)研制配套的带状精干麻烘干机、软麻机。 研究目标: 采用牵切纺新技术替代传统梳纺工艺,可减少工序2~3道,可以显著提高精梳苎麻条的制成率,一般可提高5%~10%,可降低麻粒50%以上,这样苎麻纱的质量明显上升,有利于提高我国苎麻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本项目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4.Lyocell纤维弹性包芯纱的研制开发与生产工艺 研究内容: (1)对Lyocell纤维弹性包芯纱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2)改造设备,使之适应纺制Lyocell纤维弹性包芯纱的生产加工; (3)研制开发出商用Lyocell纤维弹性包芯纱; (4)对Lyocell纤维弹性包芯纱的商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目标: 研制开发Lyocell纤维弹性包芯纱,并完成其商品特征的分析研究。 5.轻薄高支精梳毛纺织品的赛络菲尔(SIROFIL)技术 研究内容: (1)纤维原料 羊毛,品质支数64支、66支;化纤采用涤纶或锦纶的低弹丝。 (2)纺纱 以毛或毛涤短纤维毛条纺成粗纱,在普通环锭细纱机上与涤纶(或锦纶)长丝进行复合纺纱,捻向为S捻,成纱支数在90公支合股左右。 在环锭细纱机上需作适当的技术改造,加装长丝用粗纱钩、导纱器、张力装置以及打断器。 (3)SIROFIL织物设计 SIROFIL织物属高档、夏令衣着用品,其风格高雅,多用于男女衬衫、女式西装、裙装面料。因此组织花型设计应利于表达织物典雅、稳重、大方、含蓄中略见活泼的风格。组织亦采用平纹、斜纹及简单变化组织,颜色以含蓄稳重的颜色为宜,利用有色涤纶(或锦纶)长丝与毛纱合股加捻,同时可获得一种新颖细致的异色效应织物。 研究目标: 本项目不仅使工艺流程缩短,节省了并捻工序,而且获得的纱线特性使加工的毛织物呢面光洁,透气性和悬垂性好,手感风格焕然一新,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容量大,因此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三、染整加工 1.棉纺织面料和服装的免烫整理 研究内容: (1)耐久免烫纺织面料加工工艺设备; 浸轧-预烘-前焙烘或后焙烘-洗涤烘燥(可利用常规树脂整套设备) (2)耐久免烫服装整理工艺及设备-服装免烫整理机; (3)超级柔软耐久免烫整理的整理剂及助剂选用; (4)服装耐久免烫整理工艺技术及设备。 研究目标: 完善耐久柔软功能预整理工艺、设备和免烫纺织品面料和服装整理流水线,实现年产150万米的生产能力;开发天然纤维机织物、针织物及棉、麻、粘胶等纯、混纺、交织物的免烫整理技术,使产品获得超级耐久、柔软免烫、形态记忆、缩水小、吸湿透气、织物强力较高等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特点的优异性能。 2.亚麻织物卫生保健性能的研究 研究内容: (1)研究亚麻、亚麻纱和亚麻织物对各类常见细菌和真菌的作用结果; (2)研究亚麻织物对紫外线、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的吸收能力,并用棉、毛、蚕丝、化纤等织物的作用结果作对比; (3)研究亚麻织物抗静电效果和电击穿条件、介电常数随环境物理量(温度、湿度)等的变化情况,并用棉、毛、蚕丝、化纤等其它织物的作用结果作对比; (4)研究亚麻织物的透气、保温性能,并用棉、毛蚕丝、化纤等其它织物的作用结果对比; (5)开发亚麻织物各类卫生保健产品。 研究目标: 按照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对亚麻织物的抗菌、抗紫外线、抗静电、透气保温性能做认真的、系统的分析和测试。这些测定结果将做为生产开发亚麻天然卫生保健纺织产品的基础数据和产品对外宣传引用的基础数据,进而开发生产亚麻天然卫生保健系列产品。 3.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的染整加工技术 研究内容: (1)Lyocell纤维产品的织物结构设计及织造工艺的研究开发; (2)Lyocell纤维染色性及混纺织物染整加工工艺研究开发; (3)Lyocell纤维原纤化整理加工用酶整理剂及整理加工工艺的研究开发; (4)Lyocell纤维的织物风格和新功能的研究开发。 研究目标: 第一阶段对国外Lyocell纤维及织物进行全面的结构性能分析,配合国内纤维的研制进行织物及染整加工工艺的研究;第二个阶段着重进行面料的开发和面料风格、功能的研究,实现Lyocell面料产业化批量生产。 4.纳米材料在纺织印染上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1)纳米材料解团聚和稳定技术的研究; (2)不同功能要求的纳米材料筛选与性能分析测试研究; (3)纳米材料在纺织印染后整理中施加技术及其与纺织染化料助剂配伍性的研究; (4)添加纳米材料后纺织产品的性能测试研究; (5)开发防紫外、抗辐射、抗菌防霉等特种功能纺织品。 研究目标: 研究解决纳米材料在纺织印染后整理上的应用工艺技术,并进而开发防紫外、抗辐射、抗菌防霉等特种功能纺织新产品。 5.有机氟系列织物整理剂合成及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 (1)各种中间体合成; (2)乳化及乳化剂的研究; (3)乳液聚合; (4)复配技术; (5)应用技术; (6)结构与性能关系。 研究目标: 本项目最终目标是完成从中间体合成、聚合、乳化、复配到染整加工技术的相关工艺技术。 6.生态环保型染整助剂及其应用工艺技术 研究内容: (1)针对目前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加工中所采用的非生态环保、生物降解性差的各类助剂品种进行试验筛选,重点对其毒理性能、过敏性能、生物降解性能等进行研究; (2)研究建立有害助剂生物降解性的检测方法; (3)研制开发和优选符合当前生态环保要求且应用性能优异的各类代用助剂新产品、新品种; (4)各类代用助剂物化性能、应用性能以及生态环保性能的分析研究; (5)各类代用助剂应用工艺技术的研究。 研究目标: (1)建立一套生态环保助剂的检测方法; (2)筛选或研制出一套染整加工常用的生态环保型助剂; (3)提供生态环保型助剂的参考应用工艺。(未完待续)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