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腈纶行业告别没有自主技术的历史
由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技术、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6.6万吨腈纶成套装置,1日正式投入生产,首批产品经测试全部达到一等品标准。这套装置的单线生产能力达到1.72万吨,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装置的建设周期、产品质量、物耗能耗和投资成本均具有当代先进水平。它的成功运行庄严宣告:长期以来我国腈纶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从此结束。 这套装置的投产,再加上上海石化其他装置的产量,上海石化公司的腈纶总产能将达到年产15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进一步巩固了上海石化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更可喜的是,这套装置大幅度提升了上海石化腈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优等品率提高到90%;品种大幅度增加,将能生产细旦、粗旦、扁平、高收缩、有色、有色高收缩、高伸长长丝束等近年来在欧美和日本市场盛行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差别化纤维,在增加少量配置设备的基础上,还能生产阻燃、抗静电、抗菌、耐光、远红外等原液注入法的添加剂型差别化纤维,使功能性纤维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从而大大提高上海石化的市场应变能力。 腈纶有人造羊毛之称,广泛用于毛线、呢绒、毛皮等行业,特种腈纶还可用于军事和高技术领域,是一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石化产品。今天投产的年产6.6万吨腈纶装置,是国务院第一批财政贴息的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达7.65亿元。该工程也是上海石化投资约65亿元正在加紧建设的四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它的竣工投产,使四期工程进入了收获期。 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益平说: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腈纶消费国,年消费量达70余万吨;但国内腈纶产量却长期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技术,而仰赖进口,原始投入极高,大部分企业无法承受。现在,上海石化公司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腈纶工艺软件包和腈纶工程化成套技术,具备了向国内外承包建设当代腈纶装置的条件,完全有能力实施腈纶装置从设计、施工到安装、开车的“交钥匙工程”。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