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供销总社负责人史建伟谈棉改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1-8-21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史建伟认为, 我国进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棉花企业必须把握发展趋势,趋利避害。他对这次棉花改革可能对棉花企业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法制建设日趋完善。这次改革中出台两个法规性文件:《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及《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法规性文件如果能够得到正确贯彻,将使棉花市场进一步净化,棉花质量监督得到规范,为促进棉花实现有序流通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棉花企业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棉花企业与供销社彻底分开,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理论上讲,只有出资人即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可以对企业重大问题作决策,可以参加利润分配,其他任何部门无权过问企业经营活动,也无权向棉花企业伸手要钱。这是公司制与厂长制的本质区别。     三、企业之间的联合更容易实现。改革之后单个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企业之间必定寻求某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这种重组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谁有实力,谁就能做龙头。1998年,供销总社就提出了供销社棉花企业改革的出路在于联合,现时提出了三种形式:与农民的联合、与纺织企业的联合、供销社内部的联合。这次改革为进一步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专业化分工不再仅仅体现在行业上,而是更多的体现在企业上。全国供销社系统办的或控股的纺 织企业拥有不少于1000万锭的纺纱能力,比纺织行业参股的棉花企业要多得多。所以供销社控股、参股的企业仍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为入世准备工作提供有利条件。我国入世对棉花生产、流通、消费都将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是冲击性的影响。我国入世后,外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可以在国内设立各种商品的收购、加工、经销、批发、零售等。国外大的棉商,都已经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寻找合作伙伴,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均非国内企业所能相比的。与此同时,入世后国内棉花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中美双边协议中规定了包括棉花在内的8种商品的5年过渡期。棉花企业与供销社分开成为自主经营的企业,为在过渡期内壮大实 力、增强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棉花企业与农民的关系面临严峻考验。这次棉改标志着棉花企业彻底商业化,实际上是对棉花企业工作方向的一种调整:过去企业面向三农,主要或者说侧重于为农民服务,今后的工作方向则主要为工业服务,为企业自身利益服务。50多年来,供销社一直把扶持棉花生产作为组织流通的第一个环节,参与生产、组织生产、引导生产是供销社的老传统。党和国家的棉花政策都是通过供销社实现的。最近10年来,供销社在棉花良种繁育与推广、科技兴棉和系列化服务、模式化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兴起的棉花专 业合作社,基本上是供销社组织的,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正在向着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方向发展。同时应担心的是,改革后许多地方的棉花企业与农民的传统关系将被割断。     六、产业化进程面临考验。这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产业化经营。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棉花产业化,这是以棉花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产业化。这种产业化的前提是共同利益,首先要向农民投入,搞科技兴棉。随着棉花经营渠道增加,供销社扶持了生产,成果被其他渠道夺走,积极性越来越低,若靠纺织企业做龙头搞产业化经营,难度很大。     七、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3000多家棉花公司、4000多家轧花厂。经过30多年的竞争和淘汰,现在只有100来家棉花公司,其中大公司7家,占全美棉花流通量的80%;轧花厂1000余家,淘汰了3/4。我国的棉花企业现有5000多家,经过这次改革,如果各地都能按照国家制订的资格准入标准审批,将可能留下3000-4000家棉花企业。市场放开后,大家都要生存,这就必然出现激烈的竞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