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原棉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
美国国际棉花协会提供的信息表明,6月份国际市场原棉价格继续下降。2000/2001年度考特鲁克A指数从6月初的48.05下降到月末的46 .85,而2001/2002年度同期的A指数从48.30下降到46.65,这是自今年3月份推出年度指数以来本季度棉价第一次出现下降,表明销路不畅。 随着本季季末的临近,人们的大量注意力开始转向2001/2002年度市场竞价前景。然而,用市场供需观点预测棉价及早回升的理由尚欠充足。根据6月末棉花展望公司的预测,产量超过消费量不会少于97.1万吨(若不包括中国,总量可达122.1万吨)。而且,由于已对北半球大量地区种植棉花的情况得出圆满定论,许多有关数据不再是抽象数字。 本季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仍然是美国棉花产量与消费量的预期不平衡及其纽约期货市场产生的影响。6月29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首期棉花种植面积的预测,其预测的16289000英亩(6592000公顷)数字处于预测的较高端,甚至考虑了德克萨斯州由于干旱而不得不放弃的种植面积,棉花的产量也足以超过1900万包(423.7万吨)。由于棉花有望获得丰收而美国国内纺织行业明显下滑,预计2001/2002年度季节期末库存的前景越加显得暗淡,特别是棉花贸易商对美国农业部的出口预测缺乏信心,预期出口计划实现难度很大。 同时,6月最后一周在桂林举行的中国第二届国际棉花会议表明,中国不会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大规模进口棉花。从会议上获悉,中国新一季度的棉花种植面积有了大量增长,尽管有可能由于气候条件(北方干旱以及一些南方生产区过分潮湿)造成棉花减产,中国国内产量加上旧棉库存将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北半球其他地方的棉花也显示了良好前景。印度的及时季雨使得大量扩张种植的棉花保持了丰收的希望,巴基斯坦水情的缓解也为高产带来希望。尽管官方对水灌溉持续性的预期表示关注,中亚大部分地区的棉花种植的初始情况令人满意。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