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给棉花信贷管理带来深刻变化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1-7-3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牵头,组织河南、山东、 江西、新疆、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9个分行,就棉花信贷政策和管理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调研结果表明,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棉花信贷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棉花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首先是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明显减少,产量大幅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9年度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5622万亩,比1998年度减少16%,接近1962年度5246万亩的最低水平;棉花总产量为7654万担,比1998年度减少15%;商品棉为7360万担。根据供销合作总社统计,2000棉花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5400万亩,产量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稳定,部分省略有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幅度较大,棉花供大于求的状况明显改善。其次是棉花生产布局调整初见成效。新疆棉花保 持稳中略有下降,次宜棉区和低产风险棉区种植面积大大压缩,质量好、洁白型棉花品种播种面积增加;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调减,2000棉花年度湖南、四川棉花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18.4%和16.7%;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在1999棉花年度大幅减少情况下,2000年度变化不大,河南省比上年度减少15.4%,河北、山东有所增加。     二、棉花市场发育迅速,产销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第一,棉花购销价格基本由市场形成,除新疆外,各地政府基本没有干预收购价格,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地区差价、品级差价初步拉开,价格形成基本完成由行政机制向市场机制过渡。1999棉花年度以来,棉花收购秩序良好,资金供应充足,市场基本稳定,农民和政府皆满意。第二,棉花经营主体多元化,供销社棉花企业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目前,除供销社棉花收购企业外,农业部门所属良种棉加工厂和国营农场、经资格认证的纺织企业均可以直接收购林工和经营棉花,供销社棉花企业已由过去独家垄断经营变为棉花经营主渠道,目前占棉花市场份额已下降到3/4左右。随着棉花购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会更趋激烈。从市场发展趋势判断,供销社棉花企业的市场份额仍有可能进一步下降。1999年度经资格认证的纺织企业不足200个,实际参与收购的只有30多个,收购量也很少。纺织企业正积极争取政策,预计将有更多的企业参与棉花收购和经营。第三,地区之间的棉花贸易壁垒已经打破,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1999年下半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正式挂牌营业,标志着我国棉花流通市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交易市场通过公开、公平竞争形成价格,对全国棉花市场的价格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棉花市场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由传统的直接行政干预逐步转变为间接调控。     国家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国家储备、进出口等政策措施的调节作用,平衡市场供求,解决历史遗留陈棉问题。2000年上半年国家为了平抑市场供求,解决棉花供需特别是结构不平衡的矛盾,采取了多项措施,先后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竞卖了部分国家储备棉、新疆棉,并进口了部分高等级棉花,加上1998年度棉花竞卖出库,基本保持了供需平衡,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的实效。     四、供销社棉花企业自身改革取得进展,适应市场能力有所提高。     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棉花企业在自身改革方面也采取了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现社企分开的前提下,企业组织形式逐步完善,有的地方组建了收购站一轧花厂一棉花公司一体化经营网络;有的在原有企业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股份制棉花购销企业,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经营成本;有的对基层供销社收购站进行剥离,减少日常开支。积极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量化管理等项改革,目前全国供销社棉花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分流了富余人员。在购销方式上,企业积极转变经营体制,面向生产,面向市场,一方面积极发展棉花专业合作社,到2000年7月,全国发展了1600个棉花专业合作社,与棉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确保棉源稳定可靠;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开展跨区经营,扩大购销,提高效益。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成本管理,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提高服务水平,把服务对象扩大到纺织企业。增强了信息意识,注意掌握各项政策、国内外市场价格、供求变化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努力发挥供销社棉花企业的群体优势。     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棉花市场将趋向国际化。     棉花信贷环境不仅面临上述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引起的棉花购销市场变化的影响,而且还面临我国入世后棉花市场国际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入世后,随着纺织、服装出口增加,将较大幅度地扩大对棉花的需求,带动国内棉花流通和生产的发展。纺织品及服装配额的逐步取消和全球纺织品市场的开放将给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服装业出口带来好的机遇,同时给处于产业链上游的棉花流通行业扩大购销、改善经营创造有利条件。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我国纺织和服装行业可增加就业540万人,纺织品和服 装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可提高10个百分点,出口创汇增加50多亿美元。我国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基本接轨,化纤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价缩小,将提高国内纺织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入世我国纺织业必将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从而带动棉花生产和消费的增长,繁荣棉花流通。但在2005年之前,我国仍需要与其主要出口市场通过双边谈判获取配额,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另一方面,入世后,棉花进口增加会对国内棉花市场构成较大压力。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中,我国政府承诺,如果加人世贸组织,在2000年给予美国74.3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到2004年将增加到89.4万吨。配额内棉花的进口关税率为4%,超出配额的关税率2000年为69%,2004年将降至40%,美国非官方贸易公司将有权获得占总量67%的棉花进口配额。据美国农业部有关研究机构测算,中国入世后,2000 ~2009年平均每年棉花净进口额将比目前增长3.28亿~7.57亿美元,增幅约为77%。在我国棉花进出口大多数年份处于高进低出、贸易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增加进口会对生产和流通产生不利影响。当然,配额并不等于每年实际进口量,棉花进口量的多少最终还是得取决于我国国内市场状况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