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应正确把握当前国内棉花形势
6月份以来,随着国家采取了一定的应急措施,国内棉价明显回落。刚刚结束的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又就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做了具体部署,为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新棉花年度国内棉花市场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纺织处处长吴同兴认为,业内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正确把握当前的国内棉花形势。
一、国内棉价呈下降态势。
针对国内棉价居高不下,国内外棉价差距不断拉大,给纺织行业造成严重影响,6月份国家决定采取安排一定量的棉花进口,将计划内尚未出口的新疆棉转为内销,加大国家储备棉抛售力度,提高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4项应急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棉价快速回落,129棉价由5月份的每吨13000元左
右降至目前的12000元左右,最低价已跌破12000元,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棉花(约相当于3级棉)拍卖价由每吨12000元降至目前的不足10000元,而且仍呈继续下降的态势,特别是新棉上市后回落将更为显著。
分析认为,棉价回落原因有三:一是2001年度,国内棉花产量大幅度增长,当年供求基本平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度,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超过7000万亩,预计棉花总产量将达到9500万担以上,其中商品棉9200万担以上,与纺棉等棉花需求量基本平衡。如果加上国家储备棉和各种库存棉
,总体上棉花供求形势应该是供大于求。二是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有利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棉花企业与供销社彻底分开,以及逐步解决棉花企业历史形成的政策性和经营性亏损等问题,有利于减轻棉花企业经营负担,降低流通费用。三是我国可望在年底前入世,这将促进国内外棉花市场的逐步接轨。按照我国作出的承诺,入世后我国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并将有相当一部分非国有企业从事棉花进口业务。
基于上述情况,2001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将大大低于上年度。预计内地棉花收购价格可能低于400元/担,比上年度下降25%左右,新疆棉收购价还要更低些,129棉供应价预计在11000元/吨左右,328棉供应价可能会低于10000元/吨,比上年度下降20%以上。当然,从全局来考虑,2
001年度棉花收购价也不宜过低,否则将挫伤棉农积极性,可能导致棉花生产大幅度波动,这对棉花产业和纺织工业都是不利的,同时还将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并由此可能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棉价将持续低迷。
今年以来,国际棉价不断下滑。6月份又创年度新低,A指数跌至每磅47美分,较去年底下跌了19美分,7月17日进一步降至45.4美分,目前的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已跌破40美分。由于2001年度全球棉花将严重供过于求,多数国际棉商都希望尽快销售棉花,而多数进口商和纺织企业更倾向于继续观
望,期望价格再跌。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的最新预测,200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021万吨,同比增长6%;消费量为1992万吨,同比增长1%;期末库存为836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棉花A指数预计在54美分左右,比上年度再下降3美分。
三、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市场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
最近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会议,要求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我国棉花生产健康发展、增强棉纺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温家宝副总理把这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具体来讲,
一放,就是放开棉花收购,打破垄断经营;二分,就是实行社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三加强,就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加强棉花质量监督;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就是大力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鼓励棉纺企业到棉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多种形式与棉农建立利益共同体。
这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是继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的又一次重要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的新步伐,也是适应我国入世的新情况,对重要物资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实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一次具有实质性、突破性的改革,必将对各有关方
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棉花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放开棉花收购,打破垄断经营,棉花经营主体将趋向多元化。包括纺织企业在内的国内各类企业,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经过省级部门的资格认定后,均可从事棉花收购。经当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各类均可从事棉花经营。国家还鼓励纺织企业和棉花企业的整合和重组,参与改造现有棉花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跨地区、跨所有制、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集团。
--市场机制在棉花资源配置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原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与供销社分开后,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加上其他市场主体的进入,将逐步形成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棉花价格将逐步与供求关系趋向一致。同时,国家将配套发布《棉花收购
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和《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棉花市场的管理和质量监督,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破坏棉花资源的行为,这将有利于确保棉花质量。
--国家宏观调控方式的改进,将有利于提高调控成效。国家有关部门将加强国内外棉花市场的跟踪研究,根据变化及时灵活地组织调控,并将十分重视及时发布棉花供求及价格信息,为棉农、棉花经营企业和纺织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指导,这都将有利于保持棉花生产和价格的相对稳定,防止大起大落。
同时,业内也应看到,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特别是政策性贷款短期内还没有完全退出,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产生着不利影响。因此,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将是个艰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但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改革的进程将是不可逆转的。
四、转变观念,适应市场新形势,增强纺织企业的竞争能力。
通过这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将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棉花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对于促进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健康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纺织企业要把握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局,领会精神实质,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转变经营观念。有条件的纺织企业应积极参与棉花收购和对现
有棉花企业的改组、改造。就象要有联通、铁通等的加入电信业才能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态势一样,要打破原有的棉花经营性垄断,必须要有新的市场主体的进入。前两年,尽管一些纺织企业获得了棉花收购资格,但由于种种原因,纺织企业收购棉花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而且甚至受到区域等方面的限制,真正收购棉花的不多。但从新疆、山东、安徽等棉花产区部分纺织企业的探索实践来看,参与棉花收购、加工好处较多。不仅可以降低棉花原料成本,收购、加工费用比现有棉花其他中间加价低一半以上;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三丝”等质量问题。同时,通过横向整合,可以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