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近期棉价走势述评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5月份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市,于5月22日开市,至今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据统计,5月22日至7月6日,市场共成交国储棉和出疆棉48611.81吨,平均成交价格10948元/吨。 纵观这一段时间场内棉花价格的走势,可分两个阶段来分析。第一个阶段,即5月22日至6月19日,棉花成交均价基本以百元为单位缓步下跌,由最初的11660元/吨跌至11157元/吨,共成交18204吨。棉价下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棉麻企业努力销售手中的库存,以求尽快缓解偿还农发行贷款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纺织企业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产品产销率下降,在维持生产的同时持观望态度,对棉花的需求减少。此外,国际市场棉价的持续低迷也对场内价格产生降价压力。6月19日,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指示精神,交易市场正式发布公告,决定加大市场投放量,每次竞卖的投放量不少于5000吨,并改“按批打捆”为按车皮(或垛位)组捆,目的是努力加快竞卖成交进度。第二个阶段从6月22日至7月6日)。6月22日共成交4980.32吨,原验平均等级1.49,平均成交价格10641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16元/吨。此后几个交易日内价格走势平稳,至7月5日,平均成交价格跌至万元以下,为9731元/吨,创出交易市场自1999年开市以来的历史新低,场内交易气氛比较低调。7月6日,平均成交价格有所反弹,为10106元/吨。6月22日至7月6日,共成交30408吨。从价格看,这一阶段的交易反映出加大投放量对平抑棉价的作用开始显现。此外,6月26日由国家财政部、计委、经贸委和棉麻局共同发布的决定在近期内组织国储棉纺织企业专场竞卖的公告也对棉价走低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会员持观望态度,购买不积极。 与此同时,6月份国际棉花价格表现为持续走低。由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1/2002年度美棉产量将达到4年来的最高点,达1880万包,因此市场对价格的走势预期普遍看跌。6月中旬,纽约期货7月合约价格曾一度跌至37.68美分/磅,为1986年以来的最低点。Cotlook A指数跌至47美分/磅以下,比去年12月66美分/磅降低19美分/磅,跌幅达29%。7月6日A指数为46美分/磅,按一般贸易进口方式计算,折合国内棉价约9797元/吨。由此可见,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国内棉花价格正在与国际棉价逐步接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