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将对我国棉花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消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在近日召开的2001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指出,尽管在如何分配关税配额方面仍有不确定因素,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棉花贸易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将对国内棉花生产产生直接影响。 柯炳生说,我国棉花政策的发展是在整个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近两年来,对棉花政策改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供给过剩。由于棉花库存不断增加,国家补贴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因此政府的政策目标从鼓励发展棉花生产转变为控制棉花生产。1999年,我国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棉花市场政策改革,包含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允许纺织工业直接到产区购买棉花,二是放开了棉花价格控制,政府只发布指导价。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我国承诺对棉花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从加入之初的配额量到74.3万吨,到2004年增加到89.4万吨,其中非国营贸易所占份额为67%。入世之后,与其他农产品相比,棉花市场的开放程度要高得多,一是表现为配额量很大,占国内产量的15%-20%(其他产品不到5%);二是非国营贸易所占的比重高(其他产品为10%-50%)。 柯炳生认为,入世对我国棉花产业所可能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于棉花产业将如何受到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比价关系,二是国内产品的质量,其中质量因素更具决定性意义。由于没有太多其他经营选择和就业选择,农民会继续种植棉花,即使价格有所降低。但是如果国内棉花的质量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间所形成的和产后过程中所形成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无论在价格方面有怎样的优势,国内棉花都会缺乏市场竞争力。对许多纺织厂家来说,质量可能比价格更重要,这是因为质量问题不仅仅涉及到纺织品的价格和竞争力, 还会影响到纺织业的成本。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