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改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市场化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1-7-3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局长史建伟在近日召开的2001年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指出,2001年度,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将迈出革命性的步伐,其最终目标是全面市场化和依法经营、公平竞争。 史建伟说,新年度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法制建设。国家将制定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和棉花收购加工管理办法,目的是规范所有进入棉花收购、加工、经营领域企业的行为,使国内棉花市场有序竞争。 二、进一步放开市场。国家将制定市场准入的统一标准,符合这一标准并经过资格认定的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如何,都可进入棉花收购、加工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棉花生产、流通中的作用,使国内棉花市场更加统一开放。 三、推进供销社棉花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界定产权的基础上,供销社棉花企业包括轧花厂,都将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成为多元化投资主体。现在供销社系统有800多个县级以上棉花经营企业,2300多个轧花厂,在此之前已经取得棉花收购、经营资格的纺织企业和农业企业约500家。改革之后,国内棉花购销企业将增加到3500家以上。 四、继续建立和完善棉花市场体系,防止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同时继续发展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交易,形成统一、规范的棉花交易网络。 五、保护棉农利益,增加棉农收入。主要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兴棉力度,推广优良品种,增加科技投入,普及先进植棉技术,稳定优质高产的棉花种植面积,降低植棉成本,以增加棉农收入。供销社要积极与棉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共享棉花销售、加工环节的利润。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