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国内棉花价差的思考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能带来的市场变化,国内各行业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积极寻找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途径。国内棉花和纺织行业同样面临这一问题。然而,今年国内棉花价格却与国际市场棉价形成了巨大反差,国内棉价平均高出国外1500-2500元/吨,高棉价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笔者分析认为,国内国际棉价的反差将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一方面,影响我国纺织品外销。国产棉的高价格使纺织工业生产成本增加,纺织产品价格上扬。与此同时,受国际棉价下跌的影响,国际市场纱布价格下跌,我国纺织品出口订单减少,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而我们的周边国家,却承国际市场棉价回落之机,大量进口棉花,在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占据了成本价格优势。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增幅比去年全年的出口增幅下降15.2个百分点,虽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但国产棉内销价格居高不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照此下去,国内棉纺织行业将有可能再度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导致我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萎缩。而我国一旦加入世贸组织,国外纺织品势必大量涌入,以价格优势冲击国产纺织品的内销市场。 另一方面,纺织工业的困难必然影响到棉花流通领域。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纺织工业产销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81%,产成品资金比去年同期增加14.72%,有的企业成品库存多达两个月。由此形成的资金周转缓慢,直接影响到企业购买原料的能力。面对国内外棉价的高额差距和资金困难的现状,纺织企业一是盼望进口棉花,二是等待国产棉降价。与此同时,国内棉花流通企业已感受到来自纺织企业要求降价和保本销售归还贷款利息的双重压力。现在,国产新棉的价格已开始逐渐回落,到纺织厂上门推销棉花的人逐渐增多,卖棉难已初露端倪。所以,今年棉花流通领域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作物,其产量、质量和价格的变化,对纺织工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要解决国产棉内销市场当前出现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真正放开内销市场的棉花价格。全面准确地把握棉花需求是宏观调控的基础,也是指导棉花生产的依据。棉花价格在流通领域完全放开后,涉及到棉花收购价格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留有余地、动态管理的办法,确定棉农、收购、加工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方案,分步兑现。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加强棉花加工环节的管理,杜绝掺杂使假,确保好籽棉加工出好皮棉,以避免加工环节造成的棉花降级等问题的发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