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我国亟需建立棉花产业制度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杜珉)去年国家统计局的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步示,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约为398 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3%。棉花面积减少即有2001年以来受国际、国内 市场变化影响,棉花价格大幅度回落,棉农收入大幅下滑的因素,也有我们 棉花种植结构不合理,棉花经营体制有问题等原因。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之际,面对现实,解决问题,抓住机遇,我国棉花产业 的前景还是广阔的。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棉花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 时也给我国棉花产业带来发展的机遇。挑战在于我国棉花产业要应对国内、 国际两个市场的压力。在我国棉花产业与国际棉花市场一体化之际,我们必 须看到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棉花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棉花经营体制是制约棉花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1999年,我国逐步拓宽了棉花经营渠道;放开了棉花购销价格;改进棉 花的信贷管理,明确了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逐步退出棉花流通领域。 在近三年的市场化运作中,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朝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取得 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第一,棉花经营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还没有真正形成。棉花的经营渠 道拓宽了,除了原有的供销社棉麻公司,纺织企业和农业企业等均可以参与 棉花的收购和加工,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均可以买卖棉花,但真正代表广大的 棉花生产者和农户利益的市场主体还没有形成。千家万户的小规模棉花生产 者还不具备市场的谈判能力。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形成的棉花价格难免会出 现偏颇。 第二,棉花经营企业规模细碎化、重复建设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有7000 多家棉花加工收购企业,比改革前增加了将近20倍。在我国产棉总量不变的 前提下,平均每个经营企业的收购量极其有限。由于部门之间、行业之间长 期形成的分工,使得一些新认证的经营企业,不敢依靠供销社棉麻公司原有 设备、人力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种经营规模,在国内市场上企业之 间容易引起恶性竞争、设备闲置和浪费。 第三,棉花经营企业的信誉意识淡薄、服务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形成的 官商经营方式,使得我国的许多棉花经营企业,市场经营意识、合同履约意 识、对用户的服务意识非常淡薄,这种经营水平很难应对开放了的市场。我 国棉花生产水平较低。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棉花产量一直是世界是第 一,但是客观地看我国棉花的生产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棉花生产国。第一, 棉花的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从事棉花生产的有近两亿棉农,棉花的常年播 种面积在7500万亩左右,人均植棉面积不足一亩;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 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的棉花不到15公斤;而且棉花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很 低,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大,抗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第二,我国棉花市场放开 以后,棉花的成本收益率低、稳定性差。据国家计委物价司资料,1999年、2000 年全国棉花成本收益率分别为60.2%、50.63%。如果按照前两年的成本、 当年棉花收购价是340元/50公斤,2001年棉花成本收益率负3.5%。第三, 受种植规模的影响,棉花品种较杂,棉花品质的整齐性和一致性较差。由于 棉花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从而品种的选用较杂、棉花的收获以及包装方 式千差万别,我国棉花的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更有甚者在同一地区,种 植的棉花品种不同,棉花的纤维长度、强度、色泽表现各异,这使得棉花品 质本身竞争力受到影响。 质量保障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使棉花产业发展难以推进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前,政府对棉花的支持政策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 在棉花生产领域发展优良品种和棉花生产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二是,国家 对棉花提供的信贷支持,即对国家储备棉和棉花收购给予贷款保障和低息优 惠,对非棉花经营单位实行贷款禁止。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明确规定了 农业发展银行不再为棉花收购提供政策性贷款。这一决定对推进棉花流通企 业的改革是完全正确与必要的,但就如何在新的棉花体制下保护棉农的利益 还没有用确的措施。棉花质量保障与监督机制不完善,虽然新的棉花国家标 准已经出台,但还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措施。目前我国棉花仍然难以做到公 平、公正检验。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市场的冲击将会使我国棉花产业产生新的 动荡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一是,扩大市场准入后,优惠关税内进口配额数目 巨大,按照我国政府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棉花承诺,在2002——2004年三 年进口的关税内配额棉花平均量为85万吨,占我国常年产量的1/5,(我国 在20世纪90年代十年中棉花平均产量为445万吨),超出了我国棉花进口历 史最高纪录。二是,在低关税进口配额中非国有贸易企业所占的比例高,占 到国有贸易企业的两倍多。每年多出50多万吨完全由市场配置棉花资源。而 这一部分棉花无论在质量、信誉乃至价格上均有竞争力。三是,取消棉花出 口的财政补贴,将会使我国棉花在国际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2001年我国 棉花收购价格340元/50公斤,销售价为400元/50公斤,这个价格已经跌 破我国棉花十年的平均成本价,即使是这个价格出口加上当时5%的出口退税 离岸价也接近43美分/磅的外棉到岸价。四是,逐步允许外商进入中国棉花 市场,参与中国棉花流通活动对中国棉花经营企业会造成强力的冲击。 正确面对现实,从容迎接挑战,我们还有希望 当中国棉花市场对世界开放的同时,世界棉花市场也对中国敞开了大门。 首先,我们可以在国际棉花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强我国的棉花产业制度 建设,使我国棉花产业能够尽快地在世贸协议的基本原则框架下得到规范与 提高,使我国棉花生产与经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伴随着我国世贸 组织成员国的地位,我国纺织品出口配额可以逐年增加,给我国纺织企业带 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第三,在目前国际棉花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我国纺织企 业对原料选择余地更加广阔。在我们的身后已经没有退路,我们只有正确认 识变化了的形势,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我国棉花的竞争实力,我们才能真 正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