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入WTO后我省棉花产业发展的思考
我省是全国棉花主产区之一。2001年,仅巢湖一市皮棉总产已突破百万担, 宜棉种植面积逾百万亩,主产区棉农近百万人。面对加入WTO后的“绿色壁垒” 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纺织品生产、出口行列,我们的优势何存?路在 何方?有关专家学者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大力发展彩色棉花产 业! 彩色棉花是指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用高科技引领棉花种植业、纺织业、服装 加工业及人们生活的需要,设计、培育、种植出各种色彩的纯天然彩色棉花。它 将最大限度地减少种植中化肥和农药的需求(全球种植棉花消耗了世界化学农药 的25%,中国每年种植棉花消耗的农药达10万吨),免去了纺织品生产周期中的 大量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健康的侵害(国内纺织品工业 废水年排放总量达12亿多吨,相当于巢湖的库容量)。加入WTO后,欧美国家的“ 绿色壁垒”主要是有害化学品限制和禁止性的规定,这些规定对纺织品生产的各 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环保要求,是取代配额限制和进口歧视的新的最大关贸壁垒。 而发展彩色棉花产业,就是顺应加入WTO后的国 际贸易新形势,挑战和跨越“绿色壁垒”的朝阳产业。 我省的棉花产业的现状,从巢湖可见一斑。这个市有千年的植棉历史,拥有 发展彩色棉花产业的诸多优势和丰富的国土资源。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至2001 年,全市已建有35个棉花良种繁殖示范村;抗虫棉已占主导地位,抗虫棉面积占 全市棉花总面积的91.6%;棉农的植棉技术日臻成熟,全市育苗移栽面积约占播 种面积的98%;全市棉花加工能力已达80万担;初纺、精纺规模约10万锭;社会 织造能力逾2000万米。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国土资源,重组、提升、盘活这类存 量资产,启动、推广、普及彩色棉种植业,发展彩色棉花产业并延伸其产业链, 将成为这里利国、富民、强县、兴市的重大工程。它集环保型农业、生态型农业 、观光型农业、高效型农业为一体,最终可引导科、工、农、贸一体化,并为申 报原产地域保护规则奠定基础。 而发展彩色棉花产业,必须以科技为先导,以工厂化生产为模式,以“订单 农业”为基础。因为彩色棉花是一种规模效益的经济作物,其技术难点在于单育 、分栽、分摘、分轧、分装、分加工,只有依托“订单农业”和工厂化生产,才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课题组,组织有关人员 赴新疆、上海等地考察彩色棉花种植及加工、出口信息;加大发展彩色棉花的舆 论准备,积极鼓励企业、个人为发展彩色棉花产业投资;坚持教育先行,在省市 农业院校和棉花主产区的中小学开设彩色棉花种植业的专业课程,形成专业教育 层次;让农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开辟彩色棉花示范片,实行标准化和工厂化生产 ,建成农业观光区,最终使我省的传统产业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现战略提升。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