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棉花种植较去年增3成
山东省2000年度全省植棉面积815.7万亩,产量为1000万担。截止2001年4月底,供销社累计收购皮棉586万担,平均价格在580元/担左右。棉麻企业大多采取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边回笼资金的收棉办法,新棉销售情况较好。目前全省供销社棉麻企业库存新棉不足100万担,仅占收购量的18%左右,平均销售价在601.48元/担左右。据农业部门统计,2001年度全省植棉面积在1060万亩左右,同比增幅在30%左右,目前棉花长势良好。山东代表认为,今年棉花指导性收购价应定在450元/担左右为宜。 据山东省棉麻公司书记张战介绍,今年全省针对棉花工作提出了"面上抓质量翻身仗,点上抓产业化试点"的基本思路。一方面是经省政府批准,在邹平、金乡、临清、陵县、巨野、高青6个县(市)进行棉花产业化试点。省政府对试点县安排一定规模的贴息贷款,扶持其加工设备改造、棉花专业合作社建设和良种繁育工作,以点带面,力争到2003年在全省建成20-30个优质高产的棉花产业化示范区,使全省的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的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全省供销社系统棉花质量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供销社棉麻企业的棉花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加强棉花质量管理的办法》,对棉花收购环节、加工环节、签证环节的质量管理及加强棉花质量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措施,并实行棉花市场准入制度,在收购、加工、经营和质量管理方面实行许可证和资格认证,强化管理与监督。 张战并对下一阶段棉花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国家应尽早召开全国棉花工作会议,统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思想认识,齐心协力,综合治理棉花市场。 二是国家应制定棉花市场管理法规、条例,依法管理和规范棉花市场。 三是促进棉花收购资金的协调供应。农发行在坚持"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的前提下,在具体操作上应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企论企,避免今年"以企论区"情况的发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