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已出台的出口配额政策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今年国家给纺织工业自营出口企业的被动配额总量将增加到可分配总量的30%。这再一次体现了中央对纺织工业的关心和支持,将进一步促进纺织生产企业增加自营出口,推动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去年5月,在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纺织工业局经过一系列认真的工作,最终确定了今年受配额分配政策扶持的生产企业名单及具体分配方案。今年配额分配无论在总量还是结构上比前两年都有很大变化,总的工作方针本着公正、公平、公开、合理、科学等原则,配额分配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坚持把海关统计的自营出口额作为企业是否参与配额分配和分配类别、数量的主要量化依据。这就是说,把企业的出口业绩放在配额分配标准的首位,以保证实现配额促进扩大自营出口的目的。同时,还兼顾和考虑了支持大型出口骨干企业和承担突破口任务的企业、扶持中西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的行业排头兵企业等因素,推动纺织行业的整体结构调整。 第二、在配额分配过程中,实施严格的动态管理。即根据企业自营出口业绩的变化情况和配额使用情况,对配额分配的企业结构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做到“有出有进”、“有上有下”,以保证配额这一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发挥更大的带动出口效应。在今年配额分配方案中,调下了36家企业,新增了75家,实现分配393户,充分发挥了动态管理的作用。 第三、配额分配坚持做到与企业主营对路,并加大了对出口名牌产品和重点企业集团的支持力度。根据各企业生产的主要大类品种和出口量大的品种确定企业的主营产品,并按此安排配额类别,所以今年配额分配杜绝了前两年分配不对路的问题。同时,选择部分配额类别进行相对集中分配,对一些具有出口量大、单价高和拥有名牌效应的主营产品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给予了一定的倾斜和支持,改变了以往配额分配过于分散的局面,扩大了优势企业的出口经营规模,也推动了国内区域性的出口生产基地的形成。 第四、把计算机网络引入配额分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由国家纺织局行业管理司自主开发编制的《纺织自营出口生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程序》,在这次配额分配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从企业有关数据的普查和传递到配额分配方案的最后公布,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对各种有关数据的整理分析、配额分配标准的确立,都是通过计算机运作的。把配额分配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是配额分配工作中一项新的有效措施。 今年纺织自营出口企业的配额分配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配额的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申请参与配额分配的企业远远多于实际分到配额的企业,而分到配额的企业也存在缺口,如有些类别参与分配的企业申请量是全国协议总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二是分配采取业绩制标准,一些上年分到某些类别而当期出口业绩不佳的企业,失去分到这些类别配额的机会,使出口业务的连续性受到影响。配额分配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把功夫下在如何用好配额和利用配额开拓非配额市场上。当然,用好配额只是自营出口工作的一部分,做好自营出口工作要做出全方位的努力。 1、要把国家给纺织突破口支持出口的政策作为一种机遇,能否扩大自营出口,关键还是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从国际上看,纺织品配额迟早是要取消的,配额分配的市场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国家能够提供的政策支持只是暂时的,今后的国际市场竞争关键要靠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实力,这是自营出口企业首先需要考虑问题。 2、做好自营出口工作,用好配额,说到底要有过得硬的产品,稳定的销售渠道,适应市场的经营机制。经过多年来的技术改造,我国当前有一批纺织服装企业有能力生产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但由于缺乏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缺乏名牌效应,只能迫不得已地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挣点加工费。因此,企业要在产品加工达到国际水平的产提下,在打通国际市场营销渠道、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方面下功夫,聘请一些国际水平的营销大师进行策划并借助他们的力量进入国际市场。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正帮等一批企业在欧美设立分公司,聘用当地营销高手,以国产品牌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国有企业还面临一个转换经营机制的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指导思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使国有企业真正能够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上接受更加严峻的考验。 3、各有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中介组织要努力为企业自营出口工作服务好要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协调好各项与扩大出口有关的政策措施。要深入企业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掌握自营出口工作中的具有倾向性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措施。还要在技术与产品开发、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推进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企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