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〇年棉花市场大盘点
2000年,除了它与生俱来的特殊意义外,我们仍将把它与棉花一起留在记忆深处。 产量下调 1999/2000棉花年度伊始,我国棉花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新棉销售开局良好,各主产棉县市公司棉花均被早早订购一空。2000年1月5日,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在全国农业会议上宣布,预计当年棉花产量为320万吨,这个数字比上个棉花年度下调了63万吨,而上年度已同比减少了14.9%(14.9%为国家统计局数字,农业部数字为11%左右)。此言一出,中外关注。1月11日至12日在武汉召开的棉花形势分析会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副局长雷香菊证实,2000年棉花播种面积为5622万亩,接近建国以来最低水平(1962年为5246万亩);产量下降15%左右(仍为国家统计局数字)。同时我们也注意到,3月1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每月例行全球棉花产需预测中,中国产量依然为383.2万吨,与上月预测数持平。 交易市场 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局长史建伟3月2日在第25届国际棉花会议上发表演讲。在政府的改革措施中,建立棉花交易市场,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全国棉花交易网络成为老外们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北京棉花交易市场首次成为全球业界关注焦点则是在4月11日。这一天,由北京全交市竞价成交的棉花价格超过了70美分/磅,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棉价还不到60美分/磅。 从4月11日到12月22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共成功竞卖170多万吨国储棉和出疆棉。国家通过增加和减少交易量的方式对棉花价格进行调控,基本上能使国内棉价和国际棉价保持一致,由于今年北京竞卖以陈棉为主,所以很难满足国内纺织企业对高等级棉花的需求。一些国际棉业人士认为,几年之后,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将对全球棉花价格产生巨大影响。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对未来发展的总体设想是:规范现货交易网络,建设发达规范的现货市场;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建立高效率的配送系统和质量检验系统,争取成为影响全球棉花价格的“晴雨表”。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各省市建起了20多个工作站。而已建成或正在筹建的省级棉花交易市场大部分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规范棉花市场建设和管理亟待解决。 棉花品牌 从1997年江苏大丰棉麻公司第一个在国内进行“银都”棉纤维注册开始,品牌概念进入棉花流通领域。 2000年,由中国棉麻报组织发起的“十大名牌棉花”评选活动在国内棉花市场刮起品牌竞争风潮。经过棉花、纺织、纤检、统计等多部门验收,业内专家、技术人员投票并层层筛选后,银鹏、国花、银宫、天骄、银力、晶雪、银山、云瑞、祥华、锦牌等品牌棉花脱颖而出。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史建伟局长在授牌仪式上说,棉麻系统第一次评出自己的棉花名牌,这是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棉麻系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真正迈出的第一步。 收购竞争激烈 2000年下半年的棉花工作很紧张。 5个月时间召开3次棉花形势分析会,可见2000年棉花形势之复杂。 6月,王金山在全国棉花形势会上分析了纺织行业和国际市场形势,并预测国内市场年度资源平衡有缺口,国际市场棉花价将逐步回升。 8月,新棉收购开秤在即,棉花形势分析会再度召开。王金山在会上说,综合各方意见,我们预测今年328级锯齿棉收购价格每担430元左右,加上直接收购加工费用、三丝清理费用、半年贷款利息、管理费和合理利润等,保本销售价格应为每担540元(每吨10800元)。 基调一定,开锣收购,新棉一上市,就表现出开秤早、进度慢、价格高、棉商竞争激烈等明显特点。棉花流通渠道的拓宽,购销价格的放开,使多方竞争态势形成。 灾害和打假 2000年8月,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统计,全国棉花面积5504万亩,预计总产7654万担,与6月份统计数相比,面积增加了26万亩,产量增加了71万担,产量与上年持平。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