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推广应用抗虫棉工作进展顺利
据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提供的信息,近年来,山东省推广应用抗虫棉工作进展顺利,1998-2000年全省累计种植抗虫棉面积1389.3万亩,占三年全省植棉面积的70%以上。抗虫棉已成为目前山东省的棉花主栽品种。 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山东省栽培的棉花主要是中棉所选育的品种。据统计,1989-1998年山东省推广种植的中棉所12号、16号、17号、19号等品种累计达8500多万亩,占全省同期棉花总面积的57.8%。其中1992、1994两年已占到当年棉花种植面积的75%以上。中棉所系列品种已成为山东棉区的主栽品种、当家品种。另外,全省鲁棉系列品种--主要是鲁棉6号、9号、11号、14号也有一定种植面积。 90年代初,由于受植棉效益降低、棉铃虫暴发、干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山东棉花种植面积连年下滑,特别是北方棉区棉铃虫连年特大暴发,已成为当时制约棉花生产的突出问题。针对棉铃虫危害猖獗这一难点、热点问题,山东省不失时机地开展了抗虫棉示范推广工作。1998年全省种植抗虫棉155万亩,占当年植棉面积的79.5%;今年全省抗虫棉面积已有798.5万亩,占当年植棉面积的97.9%。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已经使全省棉花实现了第六次更新。 今年全省种植的抗虫棉品种主要有中29、中30、GK-12、新棉33B及本省自育和引进的抗虫棉品种(系);种植的少量常规棉品种主要是中12、中16、中19、鲁14和德夏棉1号等。 由于抗虫棉既解决了棉农“治虫难”的问题,减少了防治棉铃虫的用药量和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环境,又为推广棉、棉菜套种,实现棉田高效提供了条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抗虫棉已是大势所趋,非抗虫棉花品种在山东已不再被棉区接受。 在抗虫棉品种的选择上,预计今后黄河三角洲及滨海盐碱地纯作棉区将采用抗虫性强、株型紧凑、结铃性强的类似新棉33B的品种;在棉菜、棉套种区,由于土壤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将以株型松散,单株增产潜力大的杂交抗虫棉(F1)为主;而抗虫短季棉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搭配品种。 在常规棉种植方面,根据市场需求陆地型长绒棉和彩色棉亦,亦将有少量种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