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趋势保持稳定---近期国内棉花市场综述(至3月15日)
■ 国内棉花市场交易快报 3月上旬以来,国内棉花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具体表现为: 1、中高等级棉销售价格总体平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同等级棉产地提货价格趋于统一,实际价格(新疆棉,提货)129级9000-9100元/吨,229级多在8600元/吨,329级多为8200元/吨。 2、低等级棉价格继续回升。部分地区428级棉提货价超过7800元/吨,个别逼近8000元/吨。527级棉回升幅度较大,目前零散产区报价在7500元/吨左右,回升到11月中旬的水平,较最低价位时6500元/吨左右上浮了近20%。 3、分区域看,湖北新棉销售价格总体较高;河南和安徽北部地区价格较全国平均水平要低。 4、各地销售形势表现不一,湖北部分地区反映,随着价格的升高,新棉销售势头较上月有所好转。但总体看市场趋淡,有价无市的局面仍然在多数地区存在。 5、近期上市新棉质量差异拉大,质量总体水平较前期收购的棉花有所降低,主要问题是中低等级棉中僵瓣棉比例有所增加,一致性差,等级不足。据反映,少数企业229级棉以8900-9000元/吨成交,主要是以净重成交。 6、新疆棉近期价格有小幅调整,内地购买129级新疆棉结算价一般为9200元/吨左右,但有企业反映,部分新疆棉存在虚高等级的问题,一些129级棉仅达到229级棉的质量标准。 ■ 新棉收购情况及植棉意向快报 据综合来自各地的消息,除新疆外,河北、山东、江苏等多数省新棉收购过大半,供销社系统棉花收购已到收尾阶段。 河北: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棉花收购总量超过产量预测的八成。截至3月5日,河北省供销社系统累计收购皮棉448万担,加上社会收购量共计达近700万担,超过了本年度棉花预测总产量(统计部门口径)的80%。2月份以来,受资源量日渐减少和过节影响,河北省供销社系统新棉收购始终零零散散,不成规模,因此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据了解,由于目前存在农民手中的少量棉花以二、三级棉为主,因此,春节前后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平均收购价为1.55元/斤,三级以上棉收购价格达1.60元/斤,如果按照衣分33-35%估算,折皮棉380-400元/担左右。 河南:河南省收购量相对较少,截止2月20日,河南省供销社系统收购棉花27.87万吨,占预测总产量的34%,将近一半的棉花还存于农民手中。目前内地二、三级籽棉收购价以1.45-1.50元/斤居多。 山东:截止2002年1月31日,山东供销棉花系统累计收购40.1万吨。 ■ 2001年度部分省棉花产量预测公布 江苏省:棉花产量46.1万吨,增长46.4%。纱增长11.9%、布增长0.3%。 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627.8万亩,比上年增加166.7万亩;总产量41.9万吨,增长39.7%。 山西省:产量8.4万吨,比上年增产87.1%。 甘肃省:产量9.98万吨,同比增长72.17%。 江西省:产量7.99万吨,同比增长17.5%。 四川省:产量3.0万吨,同比减少49.4%。 辽宁省:产量0.8万吨,同比增长33.9%。 武汉市:产量2.18万吨,增长8.5%。 天津市:产量6.36万吨,同比增长2.6倍。 以上信息全部出自各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 内地企业心态平稳看收储 据对国内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成员单位调查得知:相当一部分企业表示,收储新疆棉对内地棉花市场价格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部分企业认为,尽管国家收储新疆棉,使得本年度新疆棉资源有所减少,市场压力减弱,但由于新疆棉并没有直接涌入内地市场参与流通,短期内对内地棉花市场供求无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从现状来看,收储对内地棉花价格不会带来显著影响。 另有企业表示,国家以低于市场价的原则收储,给原本居高不下的新疆棉价降降温,对稳定低迷不振的国内棉花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受收储影响,近期部分新疆棉花经营企业调整市场价格,因此春节后向新疆询价的内地企业明显增加。有企业甚至乐观的估计,新疆棉有可能通过降价与内地棉价接轨。但考虑到新疆棉的实际生产成本,多数业内人士对这一说法并不抱非常乐观的态度。 ■ 消息面动向 本周最令人瞩目的消息莫过于人大代表建议在新疆设立棉花期货交易所了。据悉,全国人大代表司马义·哈提甫在此次人代会上表示,新疆是中国开拓中亚、南亚、西亚市场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与之相邻的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都是主要棉花生产和贸易国。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新疆建立棉花期货交易所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应考虑在新疆设立棉花期货交易所,以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促进中亚区域经贸合作与发展。 目前有关国内是否新设棉花期货的争议沿无定论,从种种迹象来看,短期内实施的可能性较小,不过,棉花期货的设立,对稳定国内棉花市场,规辟市场风险,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该建议的出台,预示着国内棉花期货能否尽快推出,已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 本周又有一些产棉大省发布了新年度棉花播种面积调查预测。据山东省农业厅调查预测,2002年山东省棉花播种面积预计达800-1000万亩,总产60-75万吨,纺织用棉85万吨左右,比去年有所减少,与2000年的854万亩相近。湖北省农调队近日对全省33个县、市、区280个村5509户农户进行的种植意向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去年棉农收益大幅减少,纷纷放弃生产,预计今年棉花面积将减少8.3%。据此测算,今年湖北省棉花播种面积有可能维持在32万公顷左右。综合分析,今年国内新棉播种减少已成定局,棉花的减产对今年棉价的影响情况,值得业者密切关注。 另外,本周有关彩色棉的种植,也引起了业内的热烈讨论。据悉,目前天然彩色棉开发在我国还属初创阶段,在品种选育、产品质量、产量、栽培技术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存有不少问题。目前的彩棉存在产量低、品质差(主要是强力达不到纺织要求,编者注)、色泽单调、产品价格昂贵,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彩棉的种植和利用,我国多数地区还不具备推广条件。不少人不了解这一点,片面听信一些对彩棉不客观、不全面的宣传,出现了盲目引种“彩棉热”。这个问题如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不但会严重妨碍彩棉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给棉花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此专家们一致呼吁有关部门和棉区的广大棉农,一定要防止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引种彩棉要慎重从事,切忌盲目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