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小轧花机、土打包机死灰复燃
记者近日在山西运城各地采访,所到之处听到一片报怨声,棉农怨棉站毁约,棉站怨收购资金不足,农业发展银行运城分行则怨棉麻收购企业违反国家政策。与此同时,一些无证个体私商乘虚而入,小轧花机、土打包机死灰复燃。 棉麻公司运城分公司的副经理曹辉告诉记者,2000年棉价上扬,每千克 棉价高达十几元,棉花市场出现抢购风。2001年,为了确保棉花收购,也为 了落实订单农业现场会的精神,根据当时市场行情分析,他们出台了棉花收购的 保护价和最高限价。没想到新棉上市,棉花价格一跌再跌,农业发展银行又执行 国家规定的每千克7.6元的贷款上限政策,高于这个价格收购棉花,银行不予 支持,致使棉花收购企业无钱按合同收棉。如果企业履行合同,按保护价收购, 每千克1.4元的差价无处落实,近4000万元的损失将无法承担。棉麻公司 认为,订单在前,政策在后,由于国家收购政策发生变化,使企业无法按保护价 收购棉花。 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运城市分行行长范守琪认为,农发行是国家政策性银 行,只能按国家政策提供贷款,不存在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每千克7.6元的 贷款上限是通过对国内、外棉花市场行情分析,根据国家价格信息中心发布的新 棉收购指导价为依据。而且,国家从1999年开始便实行棉花收购指导价,退 出保护价,2000年棉花市场价格已放开,每千克9元的保护价是企业行为, 与国家政策无关。棉花刚上市时,不少企业自筹资金以高于每千克7.6元的价 格收购了一部分,全赔了进去。如果当时农发行违反政策,支持他们收购,现在 还不知赔了多少。 另据山西省供销社统计,仅临猗、永济、盐湖、夏县4个县(市、区)小轧 花机就达400多台,土打包机140多台,棉花掺杂使假、混等混级现象时有 发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