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稳定 销售平淡---国内棉花市场一周动态(至2月25日)
■ 国内棉花市场交易快报 春节过后,内地棉花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棉花销售价格较节前提高100元/吨左右。总体上看,内地大多数地区229级棉产地交货价为8400-8600元/吨,少数企业售价可达8800元/吨;329级为8200-8400元/吨,高的逼近8500元/吨。四级棉因资源少价格有所攀升,不少地区到厂价已由节前的不足7600元/吨上升至目前的近7800元/吨。 销售形势依然平淡,其中一个原因是新春刚过,不少企业还没有全力以赴开展销售工作,销售进展不快。但据纺织企业反映,春节过后,尽管市场上纱价没有上升,但工厂销量有所增加。一些大型纺织企业年初四就开工生产,这对此后的棉花销售应该是个利好的消息。 由于去年9月以来,国内精梳纱价格持续走低,跌幅高于普梳纱,不少纺织企业精梳纱产量大幅减少,导致市场上对高等级棉的需求有所减弱,中低等级棉需求量相对较大。 ■ 新棉收购情况快报 据国家计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棉花价格的监测,2月份,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棉花供应偏紧,多数主产省收购价格、成交价格稳中小幅回升,个别主产县价格在低位上有明显上升。 收购价格:2月份,棉花主产省标准级锯齿棉每50公斤(下同)实际平均收购价为349.95元,比1月份的341.43元上升2.50%。其中,安徽、山东、江西、湖北、江苏、河南省价格分别上升7.14%、6.50%、5.88%、2%、1.93%、1.05%;湖南省价格下降2.58%;河北、新疆区价格持平。 棉花收购价格上升较大的主产县、市有:山东省冠县由1月份的330元上升到2月份的370元,升幅12.12%;江西省高安市由340元上升到380元,升幅11.76%;安徽省蒙城县、无为县、望江县由320元、330元、330元均上升到350元,升幅分别为9.38%、6.06%、6.06%;其它县、市升幅在1.47%-3.03%之间。 销售价格: 2月份,主产省交易市场成交价格标准级锯齿棉每50公斤(下同)实际平均价格为409.45元(每吨8189元),比1月份的399.65元上升2.45%。其中,安徽、新疆、山东、江苏、河南、湖北省区价格分别上升10.62%、5.31%、1.69%、1.24%、0.84%、0.46%;湖南省价格下降3.53%;河北省价格持平。 棉花销售价格上升较大的主产县、市有:安徽省蒙城县、无为县、望江县由1月份380元、370元、380元上升到2月份的420元、420元、410元,升幅分别为10.53%、13.51%、7.89%;新疆阿克苏、喀什地区由434元、434.1元均上升到468元,升幅分别为7.83%、7.81%;其它县市价格升幅在0.79%-2.56%之间。 ■ 消息而动向 《农业经济导刊》最近发表的一篇题为《社会经济发展对北方农业需求分析》的论文中指出,包括新疆在内的北方大部分地区棉花供求缺口将随多重因素影响而逐渐加大。 文章指出,我国北方地区近几年广泛改良棉花品种,推广基因棉,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能,但品质上仍然存在一定欠缺,如纤维粗,单纤维强力稍欠,部分地区棉花含糖量高等等原因,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棉的市场竞争。因此作者认为,应当压缩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的分散棉田、控制新疆棉田发展。随着北方地区棉田面积的压缩以及对棉花需求的不断增加,北方地区供给缺口将不断加大。预计2015年缺口在50万吨左右,2050年缺口将高达150万吨。 虽然这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但其中所涉及的一些观点,无疑对棉花业者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根据来自各地棉花市场消息汇总分析,近期国内四级棉供求缺口进一步加大。纺织企业迫切希望国家抓住时机抛售国储棉,进行储备棉轮库,以缓解目前棉花供求等级失衡的矛盾,稳定市场价格。关于国储棉的政策在节前便讨论得沸沸扬扬,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政策迟迟未见出台。究竟国家对当前的国内棉花价格持怎样的态度呢?这也是当前影响国内棉花市场走势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对此,本刊将继续予以关注。 本周还有一个令业者关注的消息是,2月23日在长沙召开的湖南省农业发展银行行长会议提出,从今年开始,湖南省将全面推行资金计划“双轨制”管理,加快推进粮、棉市场化改革,粮棉收购将全面实行市场化,主要品种均退出保护价收购。此举,是否预示着政策性资金逐步退出棉花收购的开始?对新年度新棉收购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值得业者思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