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局长史建伟:入世将推动我国棉花期货的上市
加入WTO对我国棉花生产、流通与消费将产生巨大冲击。但从长远看,对实现棉花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对实现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又是巨大的推动力。推出棉花期货是一个热门话题,有关部门已作了多次研究,但棉花期货一直未获批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没有一个让大家放心的规范有序的棉花现货市场,是一个重要原因。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加快我国建立稳健而有序的棉花市场的进程,促进棉花期货尽快推出。 根据我国政府的入世承诺,国家将通过关税配额对棉花进口进行管理,从现在起到2004年,棉花进口配额将逐年增加到89.4万吨,占现在国内纺织工业生产用棉量的20%左右。我国政府同时承诺,在三年之后,取消棉花的专营权,外国企业可以直接进口棉花,然后在中国分销,还可以参与中国的棉花经营,以及在中国国内收购、加工、经营棉花。换言之,棉花流通将全面向国外公司开放,这就使国内棉花贸易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 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真正进入市场化进程,是从1999年开始的,三年来,棉花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收购价格看,1999年度平均每担390元(每吨7800元);2000年度平均每担520元(每吨10400元);到了2001年度,开始时平均每担400元(每吨8000元),以后逐渐下跌,到12月中旬,一些地方跌到了每担320元(每吨6400元)甚至更低。棉花销售价格变化幅度很大,2000年4月曾一度达每吨13000元,到了2001年年底则跌至每吨8000元左右。一年半的时间,棉花购销价格变化幅度高达40%,农民、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都受到很大损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有套期保值、锁定成本的期货机制,损失将会小得多。入世后,如果继续缺乏这样的机制,国内棉花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而波动,各方面的损失将更大。 我们分析,棉花流通过程中影响引进期货交易的因素,除了政府宏观调控外,主要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棉花经营企业的信用程度;二是国内和国外棉花的质量标准;三是国内和国外的棉花价格差异。入世后,这几个问题都将得到较好的解决。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自2000年4月运行以来,已经组织了230万吨棉花的现货交易,形成了遍布全国22个省区市的交易网络,占全国纺纱生产能力70%的企业参加了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交易活动。我国棉花交易市场的成交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世界棉花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我们一直关注棉花期货的上市问题,并且与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期待着,在国家开放棉花期货市场后,能够把我们的客户引向期货市场,使企业能够按期货规则规避风险。 总之,我国加入WTO,为棉花期货上市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我们相信,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棉花期货交易会尽快推出上市。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