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新疆农民种棉信心不足
近日,新疆昌吉州企调队对当地棉农收入及其心态等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发现,因去年棉农售棉收益锐减,棉农对2002年继续种植棉花信心不足。 昌吉州棉农对棉花种植的信心主要来自于棉花同其它农作物相比具有单产收 益高、不打白条、受国家价格保护的比较效益。但2001年昌吉州棉花因受自 然灾害及国际、国内价格因素的影响,棉农收益锐减,比较效益不很明显。 在调查了解中,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一棉农说,2000年他只种了20亩就 收获籽棉7吨,而2001年他种棉40亩,仅收获籽棉7吨,单产下降近50 %;2000年他的棉花以每公斤平均120元出售,毛收入接近3万元,20 01年每公斤售价比去年下降近1元钱,毛收入减少了近1万元,扣除种植及采 摘棉花的各项费用支出后,其每亩净收入只有70元左右,大大低于上年售棉收 益。2001年棉花卖不出好价钱是致使昌吉州棉农收益锐减以至于对2002 年棉花种植缺乏信心。 通过对个别县(市)棉麻公司的调查了解,除受自然灾害及国际、国内棉花 价格因素的影响外,2001年棉花卖不出好价同棉农自身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一,部分棉农持“棉”观望的心理使其错失价格良机。据棉麻公司反映, 部分棉农在棉花收购期开始后,迟迟不肯“出货”,以待棉花收购价格上扬,但 随着棉花收购期的递进,因以质论价,价格持续走低。 第二,多数棉农没有按照棉麻公司宣传的“四分”要求,进行“分摘、分 晒、分存、分售”,在采摘时没有按照棉麻公司要求进行采摘,从而在缴售棉花 时使棉花等级受到影响。 第三,棉农缺乏对涉及农作物种植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预测的多方面信息的 了解,对国家在宏观方面针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指导信息理解不够,仅凭主观经 验以及多数人的种植意向制订当年种植计划,棉花种植的盲目性突出,结果事与 愿违,没赚反赔。 第四,棉农种植棉花品种结构单一,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