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棉花市场动态综述(截止1月28日)
■ 国内棉花市场交易快报 国内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信息:1月中旬以来,国内棉花市场小幅盘整,棉花销售价格变化不大,市场表现疲弱,销售状况不见好转。 棉花价格:价格变化不大,目前价位已维持两周以上。229级新棉到厂价8200-8400元(每吨,下同)居多,329级棉近8000元成交,长江以南地区价格普遍高于黄淮海流域棉区。4级棉因数量较少,报价不普遍,一般在7500元/吨左右。 黄淮海地区新棉报价总体低于长江流域。近期,浙江、广东等省纺织企业到安徽、山东等地采购新棉。由于采购量较大,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这些地区棉花价格略有上扬,平均涨幅在100元/吨左右。据了解,目前广东和浙江、江苏等沿海交货的新棉价格总体高于内地。一般来讲, 229级棉广东交货价在8900元/吨左右;浙江交货价在8600元/吨以上。 受下游市场持续疲软,销售不畅的影响,棉花市场虚火过旺,有价无市状况愈加明显,报价与实际售价相差往往在200元以上,且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迹象。棉花经营企业同同等级棉报价悬殊大,内在品质高,异性纤维含量低(1克/吨以下)的229级棉花最高可达8900元,大路货一般不超过8500元。 市场方面:多数企业销售不见起色,尽管经营部门每天都忙于洽谈业务,但实际成交量不大。从各主产省区销售情况来看,总体销售仅占收购量的1/4-1/3。另据监测系统纺织成员反映,近期高等级棉进货量不大,更多的是三、四级棉。 1月下旬,新疆部分棉麻企业开始为收储作准备,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有关收储的传言,这让一部分经营者加大了对市场回暖的期望。据了解,不少棉麻公司和纺织企业认为,春节后国内高等级棉价格会有明显的上扬。 纺织市场:近期国内纺织企业总体表现平稳,据西南纺织市场反映,部分涤棉产品销势好于上旬,但主要规格的纯棉普梳纱价格仍小幅下调。21S纯棉普梳纱近期实际成交价不足12000元,32S纯棉普梳纱实际成交价不足13000元,平均较2000年底下跌了4000元左右,且销售不畅。由于目前棉纱的价格已经跌到历史低点,不少棉纺企业难堪亏损重负,对纯棉普梳纱普遍采取限产甚至停产。不少企业也盼望着棉价尽快从低谷回升,以促动棉纱市场变化。 ■ 新棉收购情况快报 据江苏省供销社统计,截止1月15日,全省供销社系统累计收购新棉632万担,占全省棉花总产量的66.5%,占社会收购总量的70.2%。供销社系统已加工皮棉340万担,销售173万担,分别占收购量的53.8%和27.4%。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棉花收购工作已近尾声,多数企业加工过半。 分区域看,盐城市收购量达357万担,占全省供销社系统已收购量的56%。据了解,盐城所属射阳、大丰两市县棉花收购总量均超过100万担,创历史新高。 元旦过后,全省新棉销售价格逐渐趋于稳定,229级棉实际交货价(产地价)基本维持在8200-8400元/吨,个别企业可达8700元/吨。329级基本稳定在8000元/吨。新棉销售较12月份略有好转,但总体上市场表现清淡,有价无市的情况依然较普遍。 ■ 本年度低等级棉供应缺口将加大 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本年度以来,高等级棉比例明显增加。据估计,2001年度内地主产棉区高等级棉占总产量的近40%,标准级以下棉相应减少。由于国内80%左右的纺织用棉是二级以下棉花,加之受纺织品出口受阻影响,国内精梳高支纱产量有减少的趋势,导致标准级以下棉市场供应不足矛盾加重,尤其是低等级棉供应紧缺。 目前国内四级棉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大致维持在7500元/吨左右,较329级棉平均低300元/吨左右,比二、三级棉销售价差减少约300元/吨;部分地区四级棉销售高达7800元/吨,逼近三级棉价格水平。五级以下棉花因市场供应量很小,基本没有报价,少数报价在6500-7000元/吨不等。由于低等级棉市场供应持续偏紧,近期纺织企业要求国家竞卖国储棉的呼声越来越高。 ■ 2001年我国棉花进出口状况简析 2001年我国棉花出口量大幅下降,进口量有所上升,维持贸易顺差。 据海关统计,12月份,我国棉花出口1446吨,同比下降71%。进口7392吨,同比减少6.2%。 1-12月,我国累计出口棉花52759吨,较上年的292584吨下降了82%;累计进口59674吨,同比增加7492吨,增幅14.4%。累计净进口6888吨,实现贸易顺差470.8万美元。 由于2000年度和2001年度国内棉花进口配额数量变化不大,均在5-6万吨左右,对实际进口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进口量同比稳中有升。但进口相对集中,9、10两月进口量近24000吨,接近全年总进口量的一半,主要是由于7月份国家计委发放了2000年度进口配额,而当时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从而导致进口激增,也带动了全年总量的增长。 出口大幅减少主要受市场和价格影响。2001年2月以后,我国棉花出口报价高于国际市场,致使出口严重受阻,数量大幅下降。 尽管棉花进口大于出口近7000吨,但由于上半年出口比例大,价格高;下半年进口比例大,而价格较低,因此仍然能保持贸易顺差。据测算,进口均价为1271.8美元/吨;出口均价1527.1美元/吨。 ■ 消息而动向 据调查意向表明,2002年,国内棉花面积将会大幅度下降。由于受2000年度棉花价格大幅回升的刺激,2001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增长了20%,达到创纪录的9000多万亩,棉花产量同时也创了历史新高。但接下来,棉花价格一直处于波谷,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在2001棉花年度,棉农卖棉价格已接近成本价,种植棉花基本已无利可图,所以,今年棉农继续植棉的积极性大多不高。有调查表明,今年植棉面积可能比去年减少30%左右,当然,这只是预测数字,但无疑对后市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棉田面积大幅度缩减,将导致新棉花年度棉花供求形势有所改变,具体动向如何,本刊将予以密切关注。 本周另一令业者关注的消息是,国内棉花期货交易有望推出。据了解,各方对推出棉花期货的呼声很高。国务院体改办在组织研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时,有关部门多次讨论了开拓棉花期货品种问题,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积极加强研究,做好上市准备。2001年1月证监会副秘书长在中国与世界期货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亚洲论坛会议上再次提出加快对棉花、玉米、白糖、石油和股指期货等期货新品种的研究,并把棉花提到了第一位。2001年是自1993年以后我国期货市场成交最大的一年,整个期货业有了很大改观。棉花期货课题组认为,考虑到棉花供求形势和棉花商品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我国期货市场整顿已取得明显成效,引入棉花期货交易的时机已经成熟。尽管对棉花期货还有不同的看法,但入世无疑会加速其上市的进程。 虽然具体推出的时间、未来交易的地点仍不明朗,但中国期货业协会专家指出,入世肯定会加速这一进程,3年内棉花出现在期货市场上应不成问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