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莉:今年棉花供求形势不可能有根本改变
据有关部门分析,2002年国内棉花市场供过于求的形势不可能有根本改变,国际棉价处于低位,加上全年81.85万吨的进口棉配额,国内棉价的回升空间亦不大。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莉最近指出,国内外棉价目前已基本接轨,如果2002/2003年度国内棉花不出现大的问题,今年的棉花走势对恢复我国纺织工业比较优势、抵消世界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纺织行业效益非常有利。 从国内来看,2001/2002年度新棉上市以来,总体呈供大于求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本年度全国棉花产量532万吨,比上年增加90万吨,增长了20%。棉花消费量近500万吨,增长不大,当年产量已超过消费量。再考虑期初库存,国内棉花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棉花价格较上年度明显回落。2001年11月中旬129棉价格为8700元/吨,比9月中旬下降21%,比上年度同期下降35%。 从国际上看,本年度全球棉花呈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价格处于低位,年度后期的国际棉价仍将在近年来的低点徘徊。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2001年12月份月报预测,全球棉花产量2090万吨,同比增加160万吨,增幅8%;需求预计1965万吨。当年产量大于需求量125万吨。棉花A指数2001年10月底跌至35美分/磅,是1972年来的最低点,11-12月份逐步回升到43美分/磅。美国GM级棉花(相当于国内129棉)目前在45美分/磅左右。 据张莉分析,影响2002年国内棉花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调控政策。国家已决定适时收储不超过2000万担(100万吨)国库棉。市场对此信息反映明显,近期棉价有所上扬。目前,新疆129棉花的报价为9000元/吨,折合到厂价9500元/吨,比11月份内地129级棉价高800元/吨。内地二、三级棉价格上涨了300-500元/吨,一些地区棉花企业已停止出售棉花,待价而沽。同时应考虑到,国家会合理把握收储的数量、时机、价格,因此国储棉收储价格的出台将使国内棉价趋稳。二是2002年国内棉花种植情况。国内棉价下降幅度较大,特别是收购价格下跌更为显著,上年度平均收购价520元/担,本年度一般在360元/担,最低的降到了330元/担以下,对棉农收入影响较大。由于棉农利益缺乏应有保障,2002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可能降幅较大。三是棉花进口情况。今年棉花进口实行配额管理,配额量为81.85万吨,其中2/3分配给非国营贸易公司。这一配额量大大高于近几年的进口量,一旦出现国内棉价高于国际市场,棉花进口量将可能大幅增长。 另据有关人士预测,本年度,国内市场总量和可供资源均供大于求,全国可供总资源约16500万担,国内棉花需求约为9800万担。本年度末,国内棉花总库存量将达到6700万担,其中周转库存约3400万担,留足合理库存后,即使库存储备棉、出疆棉和1998/1999年度前商品棉不动,仍多余棉花约2000万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