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棉花期货”专题三:我国推出棉花期货交易势在必行
国务院已经确定了推出棉花期货交易的方针,虽然具体推出的时间、未来交易的地点仍不明朗,但中国期货业协会的专家指出,入世已使得棉花出现在期货市场上势在必行。 据了解,各方对推出棉花期货的呼声很高。国务院体改办在组织研究棉花流 通体制改革时,有关部门多次讨论了开拓棉花期货品种问题,认为在当前形势 下,应积极加强研究,做好上市准备。2001年1月证监会副秘书长在中国与 世界期货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亚洲论坛会议上再次提出加快对棉花、玉米、白糖、 石油和股指期货等期货新品种的研究,并把棉花提到了第一位。2001年是自 1993年以后我国期货市场成交最大的一年,整个期货业有了很大改观。棉花 期货课题组认为,考虑到棉花供求形势和棉花商品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我国期 货市场整顿已取得明显成效,引入棉花期货交易的时机已经成熟。尽管对棉花期 货还有不同的看法,但入世无疑会加速其上市的进程。 课题组同时指出,不论是哪个研究机构,对棉花期货的研究更多的是处于一 种论证阶段,目前还只是准备工作,最终还要报批。虽然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当初 设立时想建成棉花期货交易所,但目前来看不太现实。交易市场现在的目标则是 建成期货经纪公司,使现有的会员和客户坐在同样的席位上参与棉花期货交易, 同时希望在棉花期货推出的过程中更多参与和管理棉花期货,可以肯定的是,全 国棉花交易市场会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课题组认为推出棉花期货后还要面对信用危机和缺乏期货人才的困 难。130年来,全球先后有15个商品交易所开展棉花期货交易,其中14个 已先后关闭。比较著名的亚历山大棉花交易所(埃及)存在了100年;新奥尔 良交易所(美国)存在了83年;利物浦棉花交易所(英国)存在了82年;不 来梅交易所(德国)存在了57年。日本、印度、巴基斯坦、法国、巴西、香港 等地交易所的棉花期货交易,也先后关闭。究其原因,多与政府价格干预与棉花 产量的减少带来的初始信用的降低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千家万户的植棉单位无 疑会给初始信用的保证带来了困难,期货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时间不算太长。而 棉花从严格的计划管理体制到今天的市场经济时间也较短。因为时间的作用,我 国现阶段严重短缺既懂棉花又懂期货的人才,加快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是一项非 常紧迫的任务。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指出,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入世后我国 推出棉花期货已经迫在眉睫,他认为三年内推出棉花期货交易应不成问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