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流通市场分析”专题十:我国将稳步推进政策性贷款退出商品棉经营领域
我国的棉花价格、购销放开后,除储备棉外,其余棉花经营已不再属于政策性业务范畴,而是商业性经营。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政策性贷款应从商业经营中退出。记者最近了解到,今年国家将改进棉花信贷资金管理,稳步推进政策性贷款退出商品棉经营领域。 国家体改办市场流通体制司宋葛龙处长介绍说,在具体研究退出的步骤和方 式时,考虑到虽然一些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棉花购销领域,但 由于棉花收购资金供应量大、时间集中、周期长,如果一次性全部取消农发行贷 款,商业银行很难迅速填补空缺。加上供销社棉花企业历史形成的政策性和经营 性亏损巨大,基本上挂在农发行帐上,即使国家出台了政策性亏损的处理措施, 经营性亏损包袱仍在200亿元左右,需要逐步处理和消化。此外,在国家对农 发行的职能没有重新定位的情况下,取消农发行贷款,也需要对其出路有个说 法。 目前,多数人认为,退出既要积极,也要稳妥,确保平稳过渡,可采取分步 退出的办法。在明确农发行不再新增棉花购销贷款的对象和环节的基础上,又有 两种选择: 一种是:为保证收购资金供应上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2001/200 2棉花年度棉花信贷资金继续由农发行按照现行办法办理。 另一种是:除继续保证国家储备棉资金供应外,从2001/2002棉花 年度起,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先从非主产棉区退出,此举也有利于促进棉 花生产布局的调整。对主产棉区的棉花收购贷款,农发行要按照企业资质条件、 经营情况和信用等级,采取抵押、担保等方式进行发放和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 ,尽快将政策性贷款从所有商品棉经营活动中退出。这样做,既体现了一视同仁 的原则,也可以通过贷款条件的设定和监管,将那些不符合贷款要求的棉花经营 企业排除在外,兼顾了政策性贷款安全。具备棉花收购资格的纺织企业及其他各 类棉花企业,商业银行要在加强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提供棉花购销贷 款。 宋葛龙认为,无论哪种办法,都需要研究解决若干历史遗留问题:农发行要 切实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对供销社棉花企业已经形成的经营性债务,要制定严格 的收贷计划,防止悬空和逃废;对棉花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挂帐,由国家计委牵头 的供销社亏损挂帐清理核查小组,按照国发[1999]5号文件精神,尽快出 台处理办法;对纺织企业长期拖欠棉花企业的货款(供销总社统计不少于160 亿元),建议由国家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清理后提出解决办法。 另据了解,农发行正在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合作,探讨其资金通过交易市 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下到各个地方的可行性办法,以解决历年政策性贷款 供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的问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