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内棉花市场动态(至12月24日)
■ 国内棉花市场交易快报 本周国内棉花价格基本稳定,市场表现不活跃,整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国内新棉价格保持稳定 标准级棉价格变化不大,市场总体价格维持在8000元/吨上下;229级价格略有上升,大多在8500元/吨左右。 二、销售价格地区间和不同企业差异很大 据了解,同一个省区,同等级新棉销售价格往往会相差500元以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同等级棉因加工质量不同而内在质量不一。如异性纤维含量有所差异,往往表现销售价格变化很大。一般来讲,高质量的品牌棉价格较同等级其他棉花高200-300元,销售形势也相对较好。原因之二是纺织企业价格的承受能力不同。据反映,目前广东、浙江、江苏一部分出口型企业效益较好,对棉花价格承受力较大,报价相对较高。但此类企业对棉花的品级及内在品质要求非常严格。原因之三,也是表现最突出的是不同的经营企业因资金来源不同,经营状况不同,接受或采取不同的销售价格,从而拉大同等级棉市场差价。有的企业愿意保本危亏销售,有的则在无法实现保本微利时索性停止销售,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目前市场上表现的高价位很大成分是有价无市。 三、新棉销售没有明显起色 受纺织企业整体效益不佳的影响,新棉销售状况似乎与市场价格脱节,即无论价如何降,销售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需求不畅对棉花经营造成的直接影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缓解。 ■ 新棉收购情况快报 截至12月10日,全国供销社棉花企业累计收购皮棉5436万担,同比增加820万担,增幅18%。其中12月上旬收购414万担,同比增加119万担,增幅40%。 目前,多数主产棉省、区已经收购了占总产量2/3左右的棉花。新疆自治区至12月15日各渠道总计收购2615万担,占总产量的83%。 分地区看,全疆供销社棉花企业收购2248万担(地方1415万担,兵团833万担),占全区收购总量的86%,其他渠道收购367万担,占14%。山东省累计收购704万担,同比增加124万担。江苏全省总计收购846万担,占总产量的89%。其中供销社棉花企业收购588万担,占全省收购总量的70%,其他渠道收购258万担(农业、农垦158万担,纺织、乡镇、个体100万担)占30%。 近期棉花收购价格虽略有回升,但由于纺织生产形势没有明显好转迹象,棉花销售进度依然不快。购销进度相对较快的山东省,至12月11日供销社棉花企业收购皮棉704万担,加工339万担,占收购量的48%,销售245万担,占加工量的72%,占收购量的35%。 12月上旬,全国各地收购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大多少产区收购均价低于360元/担。据统计,湖北省收购均价最高,为376.5元/担;江西省收购均价最低,为343元/担。 ■ 问 题 据海关统计,今年1-11月份,我国海关累计出口棉花5.09万吨,价值7843.61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82%和73%。 全国棉花出口锐减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国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由于今年产棉大国产量激增,加之全球经济不振,棉花需求量进一步下降,导致国际棉花消费市场需求萎缩,出口骤减成为必然。 其次,国内棉花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由于美棉价格较国内棉花价格低,国内棉花难与美棉抢占国际市场,棉花出口势必受到影响。 第三,去年国家对新疆棉的出口补贴也由原来的1760元/吨降为980元/吨。客观上影响了今年的棉花出口。 此外,棉花的外在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据反映部分出口棉花“三丝”严重超标导致出口受阻。 针对棉花出口现状,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以保护我国的棉花产业。通过适当的补贴,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缓解当前的出口压力。同时,建立棉花出口预警机制,提前调整出口经营策略,以尽可能地减少因国际市场动荡给棉花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 消息面动向 本周最令人关注的消息,无疑应属关于新年度国内棉花产量的报道。12月19日,中新社率先披露,本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将达532万吨,为近10年来最高产量,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大高产年度(1984年625万吨,1991年568万吨),比美国农业部12月份预测高20万吨,大大出乎权威机构先前的预测,因而势必对棉花期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截至到目前,国家统计局尚未正式公布棉花产量,但是已经引起了国外媒体和一些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如果1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在《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公布的中国棉花产量为532万吨,那么纽约棉花期货和世界棉花价格是否会因世界棉花供应量的增加而进一步下跌?我们将拭目以待。 近期市场上盛传国家将出台棉花入储政策,尽管还没有正式文件证实此项措施的真伪,也不知道入储量有多大,但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都已显现出增加或保有合理库存的心理。如果此则消息属实,相信对国内棉花市场的走好,会起到重要引导作用。 另外,由于新棉收购价格过低,严重影响了农民植棉的积极性,并造成新棉收购进度的迟缓,据悉,江苏、湖北等省为了维护省内棉农、棉花和棉纺织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已经开始着手出台政策托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棉花价格的下跌,对价格回升产生积极影响。 由于棉纱、棉布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跌,销售困难。新棉销售市场依然面临严峻形势,目前的价格水平能否继续保持平稳或回升势头,还取决于供需双方的承受能力及其他一些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