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新棉收购工作面临资金不足与价格下跌两大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的新棉收购工作主要面临着收购资金不足与价格一路下跌这两大问题。 今年各地棉麻公司贷款很难,收购工作进入高峰之后由于资金不足收购情况 不太理想。据分析,造成今年收购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农发行的资金到位 不太及时且总额不足。从农发行方面来考虑,在国家政策确定农发行资金将逐步 退出棉花购销领域的大环境下,如果今年向棉花购销企业大量下发贷款,棉花价 格又不太稳定,以后可能面临收贷困难;另一方面,如果农发行发放的贷款总额 不足不及时,则将直接影响到今年的棉花收购工作,这是一个矛盾。由于今年农 发行资金收得很紧,造成棉花收购资金紧张,为此有关部门最近下发了明传电报 ,要求各地农发行从大局出发,既要管好资金又要考虑到新棉收购保证资金供应 ,应根据当前农民棉花交售情况,在保证新棉顺利收购的前提下,不要造成农民 卖棉难的情况,各地农发行应积极向信誉度好的企业,价格质量合理的棉花质量 高的产区提供贷款。 今年的棉花收购工作中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收购价格低,一些省份的新棉收 购价甚至已降至300元/担以下,如此低的价格是否会伤到棉农的种棉积极性 ,这一问题应引起业内的重视。据分析,今年棉花价格一路下跌且幅度较大的原 因有三: 一是棉花市场形势不好。去年的高棉价以及今年棉花的丰收造成产量大幅增 加。全球经济增速减缓尤其是美、日经济下滑,使我国纺织企业出口受阻,对棉 花的需求减少,带来了棉花市场供过于求局面的加剧,其结果是棉花价格下滑。 二是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也对价格造成一定影响。国家最新棉改文件下发 之后,收购资金供应紧张,棉麻公司的改革力度加大,私商棉贩在看到市场价格 波动很大的情况下不再像去年一样抢购棉花,纺织企业也不是盲目地进入市场收 棉,潜在的收购主体又必须经过资格认证。据此分析,今年各方面均没有收棉积 极性,进而造成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售棉难的现象。 三是国际棉花价格对国内棉价形成了冲击。国内棉价一直高于国际棉价,国 内市场供过于求的这部分棉花也就无法通过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消化。入世后国内 棉花市场放开,允许国际棉花进入国内,入世第一年是74.3万吨的配额,以 内的关税率为1%,额外为68.8%,数量逐年递增,额外的进口部分关税则 是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配额量为89.4万吨,额内关税不变,额外关税 下调到40%。这部分棉花进入后的价格又不能人为去控制,市场冲击必然存 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