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物价部门建议采取措施保护棉农利益
陕西省物价局近日对该省棉花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今年陕西省棉花产量微增,但成本上升,净产值、减税收益均有所下降,影响了广大棉农的种植积极性。 调查显示,由于棉花种植期雨水较好,光照充足,棉桃成熟、开裂都好于往 年,因此棉花产量略有增加。今年陕西全省棉花平均亩产78.8公斤,比上年 增加1.8公斤,增幅达到2.34%。调查同时发现,今年棉花生产成本较去 年438.12元上涨了11.07元,达到449.19元,涨幅达2.53 %。据了解,成本上涨的原因一是工价上升;二是排灌费由去年的每亩33.4 9元增加到今年的每亩69.98元,上涨了108%还多;三是农药、农膜及 机械作业费分别比去年上升了22.8%、5.4%和38.9%。 国际棉花市场近几年一直供过于求,棉花收购价格一路走低,成为陕西省棉 农收益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据调查资料显示,今年棉农平均出售价格大大低于上 年,每50公斤售价365.04元,比上年下跌96.03元。今年棉花减税 收益为172.26元,较去年344.85元下降172.59元,降幅超过 50%,极大地挫伤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此外,棉花与其它作物相比,易遭虫 害,投资多,风险大,管理复杂,劳动强度大等诸多因素,对棉农来说很容易增 大生产成本,导致棉花生产收益下降。 为此,陕西省物价部门有关专家建议,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级政府要遵循市场形成价格的客观规律,尽力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种棉积极 性。在收取棉花时,把好质量关,根除压级压价、打白条、拒收等坑农、害农等 不良行为。农业科研部门或种业集团应当向棉农提供真正具有抗虫害、抵御自然 灾害能力强的优质棉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