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委市场流通司司长马占平谈今年新棉收购工作四大特点
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最近召开的全国棉花信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计委市场流通司司长马占平说,当前正处于新棉收购的旺季,从前一段时间的情况来分析,今年新棉收购工作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新棉收购进度较快。为了做好新棉收购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了棉 花收购工作的指导,棉农积极交售,多数地区收购进度较快。截止11月10 日,全国供销社系统累计收购新棉4078万担,比上年同期增加525万担, 增长14.8%。其中: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安徽等省棉花收购进 度明显快于上年,增幅为40%-100%。估计目前的棉花收购量已过半。 二是新棉购销价格持续下跌。9月份,除新疆是由政府规定360元/担 外,内地新棉收购价格大多在380-400元/担。10月份以后,内地新棉 收购价格持续下跌,11月上旬后降为320-340元/担。其中:江苏、安 徽、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少数地区籽棉收购价降到了1.30元/斤,折皮 棉已不足300元/担。新棉销价也一路走低,10月底,内地三级棉花报价8 000-8500元/吨,11月上中旬普遍降到8000元/吨以下,个别地 方三级棉的报价降到7200元/吨左右。11月下旬以来,受国际市场棉价回 升的影响,部分地区棉价开始止跌回升。 三是棉花质量情况好于上年。由于今年气候好,棉花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品 级结构是近十年来最好的一年。除新疆北疆部分地区和四川省今年遭受自然灾害 对新棉等级有所影响外,其他棉花主要产区新棉质量普遍好于上年。初步估计, 今年内地棉花1、2级比重占30%以上,而去年1、2级棉花很少。尽管新疆 北疆遭受灾害,但全疆1、2级比重仍可占70%以上。质量管理工作有所加 强,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加强了“一试五定”和挑拣“三丝”工作。 四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工作有序进行,大部分地区市场秩序较 好。尽管《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下发较晚,但由于各地准备工作 充分,认证工作进展较快,总体上并未给新棉收购工作带来大的影响。据不完全 统计,截至目前经资格认定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全国总计为7372家,其中 供销社系统6033家,纺织系统286家,农业系统438家,其他615 家。按照国务院关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各地加强了棉花市场管理工 作。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大多数地区今年个体棉贩不如往年活跃,市场秩序总 体较好。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1年度全国棉花播种面积7200万亩,比上年 增加1139万亩,增幅18.8%。多数产区棉花长势良好,预计全国棉花产 量达1亿担以上,2001年度棉花消费总量将维持去年水平9800万担左右 ,当年供略大于求。但考虑到棉花库存总量仍然偏大和入世后明年棉花准入量因 素,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与此同时,新棉收购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一是部分地区反映,收 购资金仍偏紧,个别地区出现了给棉农“打白条”现象。二是新棉销售进度缓 慢。棉花企业面临收购后“卖棉难”的压力。三是进口压力较大。目前国内外棉 价基本接轨,但考虑到国外棉花质量方面的优势,明年80多万吨的棉花进口配 额,仍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压力,会加剧棉花企业销售难和国内供大于求的矛 盾。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