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棉花产购销情况调查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最近派出六个调查组,分赴新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九个产棉区,调查当前棉花产购销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今年棉花丰收已成定局,产量高,质量好;收购进度快;棉花购销价格大幅、快速下降,销售进度缓慢;纺织企业形势严峻;棉花企业经营困难,棉农增产减收。 一、棉花产量高,质量好,收购进度较快。 入秋以来,棉区连续两个多月天气晴好,霜期推迟,棉花一开到顶,霜后花 很少,多数地区已全部采摘,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丰收已成定局,是继198 4年和1991年后的第三个高产年。冀鲁豫棉区由于大量推广抗虫棉等优良品 种,加上天气帮忙,管理跟上,走出了10年来棉花生产的低谷,三省棉花产量 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一二级棉达到40%。新疆自治区预计总产3140 万担,比10月份预计有所增加。截止11月10日,全国供销社系统棉花企业 收购皮棉4078万担,同比增加525万担,增幅15%。冀、鲁、豫、苏、 鄂、皖六省收购量同比增加840万担,增幅64%。由于棉花成熟度好,加上 执行标准到位,今年收购的新棉品级高,长度长,含水率低,内在质量好。 二、棉花价格跌幅大,跌速快,销售进度缓慢。 10月下旬以来,棉花购销价格跌幅大,跌速快。目前多数地区籽棉收购价 格已由9月初的1.70元/斤左右降至1.30元/斤,折标准级皮棉300 元/担左右,相当于1990年的收购价格,并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销售价格 跌至8000元/吨以下,有的甚至到7500元/吨,比9月中旬下降25 %,同比下降35%-40%。棉花价格下跌越快,纺织企业越不急于购买,棉 花销售进度非常缓慢。新疆自治区至11月15日已收购皮棉1840万担,今 年尽管采取多种形式促销,并把150多万担棉花运往区外,仅销售了118万 担,占收购量的6.4%,比去年同期少销售800万担,10月中旬以后基本 无人问津,收购站、轧花厂爆满;湖北省收购234万担,仅销售20万担,占 收购量的8.5%;销售进度相对较快的山东、河北、江苏等省也仅销售了收购 量一半左右的棉花。开秤早、收购量大集中的地方,由于前期收购价格高,加工 速度赶不上降价速度,已经出现亏损。 三、棉花市场波动大,农工商三方受损。 棉花价格低而不稳,市场波动幅度大,目前一些地方已出现棉农不愿卖棉 花,棉花企业不敢收棉花,纺织企业不敢买棉花的局面。 调查组在九省区分别走访了棉农、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从棉农方面看,今 年棉花产量增加,但收入减少,全国平均亩产按去年水平146斤计算,今年棉 农亩均植棉收入将比上年减少200元以上,减幅近三成。据介绍,黄河、长江 流域种棉物质投入为350-400元/亩,新疆自治区地方种棉物质投入为4 50-530元/亩,兵团要高一些。棉农能够承受的价格底限在籽棉1.5元 /斤(折皮棉350元/担左右),在此价位上种棉可实现保本微利。而10月 下旬以来棉花收购价格已跌破棉农心理承受底限,个别单产低、价格低的地方已 跌破种棉物质投入成本。而棉花企业的经营利润由前期的300-400元/吨 降至100-200元/吨,11月份以来已无利可图,经营难以为继,靠吃前 期的老本维持。开秤早、收价高、库存大的棉花企业,亏损已难避免。湖北今年 开秤早,收购进度快,收购均价381元/担,加必要的收购加工费用,棉花销 售成本为8600-8700元/吨,按目前的市场价格及走势,每吨亏损10 00元以上。 棉花价格下降并没有带来纺织企业效益的增长。调查组走访了九个省区的2 0多家棉纺企业,普遍反映,棉价下降是纺织企业所希望的,但持续下降、低而 不稳则有害无利,一是产成品库存不断贬值,二是客户订货时“向前算帐”,后 道客户比照棉花价格压前道客户,纱、布的价格跌幅也很大。受世界经济发展速 度减缓的影响,明年上半年的订单减少,纺织品出口形势低迷,纺织企业开工不 足,产成品积压,效益下滑。新疆八一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限产20%,且 以来料加工为主;去年该公司1-9月纺织品出口1000万美元,今年仅60 0万美元,减少40%。山东华润纺织公司的精梳40支纱价格8月以来下降了 3000元/吨,同比下降40%;去年全年实现利润1300万元,今年1- 10月仅400万元,同比降低60%。安徽芜湖裕中纺织集团库存棉纱、棉布 均相当于1个多月的产量,今年预计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下滑50%。 目前纺织企业对棉花压价购买,随用随买,不留库存。 四、收购资金不足,部分地方出现“打白条”的现象。 今年农发行按照国务院27号文件精神,制定了棉花信贷管理办法,根据棉 花企业的资质条件、经营情况和信用等级,发放和管理棉花收购资金,同时调整 贷款方式,实行仓单管理,推行担保、抵押贷款方式,为政策性贷款退出商品棉 领域做好准备,在引导、监督企业顺价销售、防范信贷风险方面,发挥了十分积 极的作用。从贷款发放情况看,新疆、湖北两省区及时、足额到位,山东、江 西、湖南、河南、江苏、河北、安徽省农发行贷款占总需要量的10%-60% 不等,其余所需资金以企业职工集资、其他商业银行拆借、纺织企业预付资金委 托收购等方式筹集。由于价格下跌,农民急于交售,资金筹措不及,一些地方开 始打白条收购,河北省称之为“预收”棉花。调查组所到的山东、河北、河南、 湖南、安徽的一些产棉大县,白条收购或“预收”棉花金额在2000万元-5 000万元不等。(稿件来源: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棉麻局)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