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涉棉企业与入世之四:加快棉花行业的战略性资产重组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1-11-29  

    我国棉花企业长期在计划体制的保护下生存与发展,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经过风雨,见过世面”,没有参与过真正的市场竞争。目前,棉花企业数目庞大,规模较小,资金短缺,冗员较多,亏损严重,竞争意识较差,经营机制不活,抗风险能力不强,如不进行大规模资产重组,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市场环境,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棉花企业必须解放思想,增强紧迫感,丢掉“等靠要”的幻想,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增强竞争力的资产重组模式。 (一)“入世”过渡期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是棉花企业实施资产重组的绝佳时机。按照约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五年过渡期,这段时期为国内棉花企业了解国际市场、适应和掌握世贸规则,实行资产重组,增强竞争能力提供了机会;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方案的实施为棉花企业的资产重组打开了突破口,棉花流通格局会因此产生重要变革,“物竞天泽,适者生存”,可以预见,在经过三四年的优胜劣汰之后基本会形成一种全新的棉花流通格局,弱小的、经营单一的纯棉花流通企业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型棉花企业;世界经济衰退和国内棉花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降低了棉花行业实行资产重组的成本,从经济发展周期来看,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常常发生在经济衰退、商品相对过剩时期,资金、规模弱小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求得生存,往往被优势企业收购、兼并,这也是市场经济国家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我国的棉花企业应该抓住当前这个有利时机,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避免将来在市场竞争中陷入窘境。 (二)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集团是实行棉花行业资产重组的目标。国发[2001]27号文件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跨地区、跨所有制、贸工农一体化棉花产业集团。”要求棉花纺织企业和经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与产棉区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纺织到销售的产业化经营,实现棉花各环节的多赢局面,说明政府鼓励和支持棉花行业实行资产重组的政策是明确的,就是要通过棉花行业的资产重组增加棉花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棉农收入,提高棉花生产和加工现代化水平。那么,具体到棉花企业,实行战略性资产重组的思路是什么?这是大多数企业在认识上和思想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突破棉花行业各环节的限制,实现棉花行业各环节的融合。各类棉花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向棉花行业各环节渗透,采取相互参股的形式,达到强势企业收购、兼并弱势企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纺织各环节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纯粹的棉花流通企业应着重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向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纺织各环节突破,否则,它的生存与发展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受到严重威胁。二是突破所有制的限制,实现国有、私营、民营资本在棉花领域的融合。现阶段,私营、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率已达到了30%,而在棉花相关行业因受当时政策的限制表面上要低得多。事实上,有相当多不同性质的资金已经进入或等待进入棉花相关行业,这是现有棉花企业吸纳资金、开展资产重组的大好时机。而且,私营、民营资本的进入将改变现有企业的资产结构,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吸收企业职工入股和社会其它成员入股绝对不可忽视。三是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棉花行业跨地区资产重组。在此之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一直是导致地区封锁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地域限制的篱笆肯定会拆除,社企分开后,企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使跨地域资产重组成为可能,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棉花收储场地、设施和轧花、纺织能力,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总之,棉花行业资产重组后的产业集团应该具备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规模优势,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三)棉花行业实行资产重组过程中的几个障碍。仅管棉花行业的资产重组是大势所趋,竞争所迫,但要顺利实施,还需对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消除资产重组的主要障碍。一是国有资产管理者缺位,管理职能虚置,不适应重组对资产流动的要求。棉花企业的资产,不管其来源如何,经过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之后,其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国有性质,产权是模糊不清的,需要界定。为了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近几年成立了部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但远没有解决庞大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目前,国有资产管理者角色基本上由各级政府部门充任,并代行管理职能,受权力和地区利益的驱动,没有政府出面,资产重组很难成功,即便是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几乎都由政府出面或幕后实行“拉郎配”,不符合政企分开的原则。二是棉花企业亏损严重,冗员过多,资产重组步履维艰。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大多数棉花企业形成了较大的政策性亏损、经营性亏损和从业人员过多两个历史包袱,影响了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棉花优势企业重组亏损企业与重组亏损上市企业有所不同,亏损的上市企业具有“壳资源”价值,重组可以获得筹资的机会,而非上市企业之间的重组必然要考虑被重组企业的价值,弥补亏损和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成了重组的障碍。三是股权过分集中降低了资产重组的效果。现行上市企业存在的“一股独大”已影响到股票市场和股份公司的规范化发展,国家已决定进行减持。棉花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后的股权结构也难以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国有股权过分集中不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但目前又不具备吸收社会资金入股改善股权结构的客观条件。因此,棉花行业顺利实施资产重组的关键是:界定产权,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者实体,剥离企业原有亏损,解决人员失业等。这些都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予以保证。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