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棉企业与入世之三:棉花价格走势分析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及国际国内棉花生产、消费形势分析,棉花价格走势不容乐观,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 一是全球经济发展趋弱,必将引起棉花消费市场疲软,全球棉花资源增加,供应量增大,需求量则因经济衰退而减少,棉价下跌压力加大。作为世界经济三巨头的美国、欧州、日本或迟或早地进入衰退期。美国虽然采取了连续6次降息的措施,试图拉动经济复苏,仍没有明显好转,棉花期货价格和股票价格走势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日本经济已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仍然处在探底阶段;欧州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趋弱已经形成,要扭转这种趋势非一朝一之夕功。 二是国内棉花价格随着加入WTO而向国际棉价靠拢,国内外棉花市场大融合是大势所趋。以前,国内棉花价格高于国际棉花价格是受国家行政调控和国内棉花体制的影响,是不完全市场经济的体现,这种情况将随着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而一去不复还。当前面临的情况是新年度棉花丰产,历史上棉花库存较多,纺织品出口下降,入世后进口棉花逐步增加,必将导致国内棉花价格下调。目前,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棉花竞拍成交价仍有向下调整的余地。 三是国家收储棉花不可能以拉动棉价上涨为目标。国家棉花储备是影响棉价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有一种观点,很多人认为自去年以来国家抛售大量的储备棉,需要补充库存,猜测国家新年度将收储大量棉花,拉动棉价上扬。事实上,我国加入WTO后,棉花的收储与出库的操作会越来越市场化,其规模与作用将受到一定限制;国家财政比较困难,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高价收储棉花,即使收储一部分,收储价格也只会进行市场化操作;去年以来,国家为调控市场大量出库储备棉,将价格从每吨12000多元打压至目前每吨8800元以下,目的就是为指导新年度棉花收购,引导下年度棉花生产,实现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如用收储来拉动棉价岂不自相矛盾?从当前的棉花收购价格来看,国家调控市场已初见成效。所以,希冀用储备棉花拉动棉价上扬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