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棉收购情况专题:新疆棉花质量下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棉花收购及加工的检查结果显示,全区非法收购加工棉花现象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导致棉花质量下降。 此次检查组赴喀什、克州、阿克苏、巴州等14个地州与兵团师(局),对65个收购厂站、32个籽棉大垛、145户棉农小样进行检查,立案32起。其中籽棉大垛等级平均相符率仅为60%,棉农交售的棉花等级平均相符率75.8%。 检查结果显示,今年新疆棉花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非法收购、加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小轧花机、小型打包机现象依然存在;二是部分收购厂(站)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异性纤维。在棉花采摘、运输交售过程中,仍有棉农在使用化纤编织袋,造成异性纤维混入籽棉中;三是行政干预棉花收购现象时有发生;四是个别棉花收购厂(站)存在执行国家标准不到位,不按技术规范收购,有压级、压衣分、抬级、抬衣分现象。 经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非法加工者为赚取籽棉与皮棉之间较大利润,利用棉农将籽棉交售给非法收购加工者可省去运费、排队交售等诸多麻烦而进行非法收购加工,牟取暴力;另一方面是部分棉农质量意识较差,一些棉花收购厂站只顾眼前利益,不按国家标准收购等。 新疆棉花自1994年在全国实现了总产、单产、品级、人均占有量、调出量的五个全国第一,成为我国不可替代的最大的商品棉基地。但由于棉花品质一致性差,异性纤维含量高,且已经影响到新疆棉花在市场的竞争力。专家认为,要提高棉花质量,首先采取强硬措施,打击非法加工收购,保护棉花资源;其次各级政府领导应认真贯彻执行《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国家棉花政策,不能以违反国家棉花标准让利于农民;第三要教育棉农及棉花收购企业,增强棉花质量意识,依靠质量取胜市场,依靠质量创品牌、保品牌。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