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棉企业与入世之一:全球棉花市场形势分析
(肖定华)众所周知,以“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为标志的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方案的颁布,意谓着不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棉花流通体制的终结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棉花自由流通体制的开始;加入WTO将促使我国经济逐步向全球经济一体化靠拢。预示国内棉花市场及与棉花相关的产业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外两个市场会逐步走向融合,市场范围扩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棉花企业(包括棉花收购、加工、流通和棉纺企业,下同)面临着机会和挑战,只有抓住机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难逃被淘汰的厄运。因此,充分认清当前世界棉花市场形势,认真研究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抓住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契机,以增强未来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从现在起,在棉花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性资产重组,调整经营方式,是在未来棉花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全球棉花市场形势分析 (一)全球棉花市场产销状况分析。近几年来,世界主要产棉国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植棉面积在不断增加,除美国外,其余的都是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政府所鼓励,稳定的收入为棉农所青睐,这种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美国也因天气状况良好促进了棉花的生长,美农业部预测,今年的产量可达到4年来的最高点,世界棉花总产量增加完全可以预期。从棉花消费市场来看,由于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先后进入衰退期,体现经济发展指标的商业信心普遍下降,工业产值和订单锐减,失业率攀升,股市全面下挫。“9.11”恐怖事件和已经开始的美英打击恐怖主义战争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估计也是凶多吉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周期具有同步化特征,其它国家也难逃被传染的厄运,进而影响到所有的国家,全球经济的发展极有可能进入一个衰退期。衰退期一旦确认,短时间内不可能迅速回暖,棉花消费将因此呈下降趋势。这种形势对我国的棉花及纺织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二)国内棉花市场状况分析。从棉花供给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0%,我国棉花的丰欠直接影响世界棉花市场,世界棉花生产也将直接影响国内棉花市场,随着加入WTO,这种相互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棉花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即使在最近几年棉价不断下跌的情况下,相对于其它农产品,比较收益较高,1999年后期棉价大涨,2000年度棉花收购价抬高,更进一步激发了棉农的积极性,植棉面积大增。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年度棉花总产量可达到475万吨;尚未销售出去的2000年度收购的棉花仍有近100万吨;加上1998年度以前商品棉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处理,国内棉花总资源非常充足。在棉花消费方面,我国虽然是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正常年份需要消耗棉花430万吨左右,如不考虑进出口影响,供需平衡后结余的棉花资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供过于求的棉花市场形势一两年内不会有大的改观。从纺织品出口来看,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纺织品虽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商品,以低价格、低成本和低质量获取国际市场份额,但随着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介入,成本价格优势受到严重挑战,国际市场份额有萎缩趋势。今年上半年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出口额均出现增幅逐月下滑的态势。主要原因就是国内棉花价格比同期国际棉价高出20%,导致成本上升;美国、日本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国经济增长乏力,我国上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8个百分点。而国内市场纺织品服装相对过剩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