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棉收购情况专题:棉价深跌导致江西棉农惜售心理严重
记者近日在江西省部分棉区县市调查时了解到,由于今年棉花收购价格跌幅较大,棉农惜售心理较为普遍,新棉收购进度明显受到影响。据了解,从开秤至10月20日,该省新棉收购仅1.6万担(仅指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新棉收购进度),而去年同期为15.4万担。 在瑞昌市赛湖农场,一位棉农介绍,这几年的棉花收购价格不断变化:1999年棉花卖380元一担,后来涨到420元。2000年说450元一担,到年底又涨到了500元以上。所以她想等等再卖,看价格能不能回升一点。记者先后到九江市的彭泽县、瑞昌市和新余市的渝水区调查,发现许多棉农都有类似的想法。 在渝水区良种轧花厂收购点,今年的实际的收购价只有380元。一位棉农拿出一份与轧花厂签订的棉花生产收购合同,上面写明对棉花实行保护价收购,即优质棉每担500元。据区棉花生产领导小组有关人士解释,这只是轧花厂对棉农的意向性承诺。 在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彭泽,除农口的一家轧花厂9月底开秤以来收了少量新棉,县棉麻公司直到10月10日一担新棉都未收。彭泽县棉麻公司经理汪爱年分析了当地新棉收购迟缓的原因,一方面是价格太低,棉农惜售,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改制影响了收购工作。为保证今年的新棉收购顺利进行,彭泽县棉麻公司10月10日已暂停企业改制工作,并抓紧办好了新棉收购贷款担保抵押手续。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今年农业发展银行适应棉花流通体制“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的新形势,改进和完善棉花信贷资金管理,新棉收购改变了以往的信用贷款方式,而是按企业资信程度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为做好今年棉花的购销工作,早在棉花收购开秤前,江西各级农发行就主动向当地政府作了汇报,并就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明确贷款对象和贷款方式等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和沟通,以确保新棉收购。目前,彭泽、瑞昌和渝水三地的棉花收购企业有的已办好抵押手续,正全力投入新棉收购。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