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协议》关于中国棉花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及准入效果分析
--据美国农业部《农业展望》2000年3月号《中国加入WTO将促进美国农业出口及农场收入》整理 一、 关于农产品市场准入 《中美协议》关于农产品的基本特点就是市场准入。 这个特点由三个方面具体体现:一是实行比例配额,并逐年扩大优惠关税配额的比例。对关税配额内的货物征收较低关税,配额外的货物不享受此项关税优惠,且关税配额数量从2000年至2004年逐年增加。需要说明的是,中美商定的优惠关税配额量并不是中国对最低进口量的承诺。二是中国农产品市场将向美国非政府性贸易公司进一步放开。通过增加非官方贸易公司享有的优惠关税配额比例,促进私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三是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 按照该协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内受冲击最大的农产品是玉米、小麦、大米、棉花、大豆及相关产品。据美国农业部研究机构测算,到2005年,仅美国每年就以上产品向中国的出口额就将净增16亿美元,且大部分表现为对华的直接销售。而经过过去20年的努力,美对华农产品出口到1999年度仅11亿美元。 但市场准入只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贸易机会。农产品的实际进口数量,最终还是与中国政府对调整国内农业生产的举措、政府收购的定价水平、有关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内相关行业面对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作出的应变反应密切相关。 二、 关于棉花进口 在中美协议中,中国政府承诺在2000年给予美国74.3万吨的棉花进口配额,到2004年将增加到89.4万吨。配额内棉花的进口关税率为4%,超出配额的进口税率2000年为69%,2004年将降至40%。美国非官方贸易公司将有权获得占总量67%的棉花进口配额。 据美国农业部有关研究机构测算,中国加入WTO后,从2000至2009年间,平均每年棉花净进口额比一般年景增长3.28亿美元(一般年景中国平均每年进口4.29亿美元),达7.57亿美元,增幅约为77%。 中国于1999年9月放开了国内棉花流通渠道和价格,"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扩大中国棉花流通的自由度。 影响中国实际棉花进口量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 1.是随着加入WTO,中国对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出口会大幅增加,进而将增加国内棉花消费量。但同时,根据乌拉圭回合协议,发达国家间通过多边协议建立的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配额,到2005年将对所有WTO成员国全部取消。在此之前,中国仍然需要与其主要出口市场通过双边谈判获取配额,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2.是中国国内市场状况。由于计划体制下,中国国内棉花价格历来是按国际市场的较高价格确定。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将有利于降低国内棉花价格,使之与国际接轨。价格降低会导致中国国内棉花产量减少,以及国内棉花消费量的增加。消费量增加又会拉动国内价格上涨,加上进口条件的相对宽松,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棉花的实际进口量。 三、是中国的棉花储备规模及国家采取的减少库存措施 如果政府采取抛售库存棉的方式来降低库存,抛售的时间和数量均会不同程度延缓进口增长。但关于这一点很难以把握,因为有关储备棉的情况在中国是绝密。 总之,棉花市场准入为美国棉花进入中国提供了自由贸易机会,但配额并不代表每年的实际进口量。棉花进口量的多少,最终还得取决于中国国内市场状况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