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棉花市场交易及新棉收购概述(截止11月9日)
■ 国内棉花交易情况 本周(11月05日-11月09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共推出棉花10414吨,成交850吨,有9564吨未成交。本周成交最高价8540元/吨(原1级、存储河南汤阴库),最低价8520元/吨(存储在山东、河南等地的地产棉、新疆棉) 。 本周交易特点:一是成交量依然极少,本周周三(11月7日)起交易市场将每次竞价由100元调为20元,绝大部分棉花仍无人出价。周二、周五成交量为零;二是成交价低,本周成交均价仅8521元/吨;三是收市早,每天倒计时1分钟就收市。 根据有关部门指示,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自11月12日起暂停国储棉竞卖交易。休市期间,为满足棉麻和纺织企业的需要,交易市场将通过远程联网,继续进行商品棉竞卖交易。 ■ 新棉收购进度一览 山东: 截至11月1日,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累计收购新棉514万担,较去年同期增加208万担,增幅67.86%。全省有12个县收购量超过15万担,包括邹平、博兴、商河、沾化、临清等。近期收购的主要特点是价格继续下跌,且跌幅明显。 据了解,目前全省平均收购价约折皮棉340-345元/担左右,市场上标准级新棉销售价平均在8000-8300元/吨,二级花8400-8500元/吨。 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加工皮棉231万担,约占收购量的45%左右;已销售皮棉174万担,占收购量的33.8%,占已加工皮棉的75%。 河北: 截至11月5日,河北省供销社系统累计收购皮棉317.2万担,较去年同期增加177.8万担,增幅127.5%。收购棉花的平均品级为2.9,平均长度29,平均衣分33.5。 据了解,目前全省籽棉收购价回落趋势明显,几乎每天的价格都较前一天有所下跌,平均在1.42元/斤左右,约折皮棉350元/担。标准级新花平均销售价8000-8200元/吨,二级花8300-8400元/吨,棉花企业普遍反映新棉销售困难,多数纱厂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江苏:江苏今年棉花生产喜获丰收,面积、单产、总产全面增加,新棉品质有较大幅度提高,但由于棉花市场呈供给略大于需求形势,棉花收购价持续走低,对棉农收益影响较大。 目前,江苏省实际平均收购价格每50公斤为367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少数地区收购价格一度在320元左右。这一价格水平与当前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基本接近。 全省植棉面积约590万亩,比去年增加33%;平均单产达80公斤以上,增加9公斤;总产约950万担左右,增长50%以上。 目前,该省棉花收购进入高峰期,已收购新棉540万担左右,收购进度完成65%以上。今年新棉品质普遍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棉花品质是该省历史上最好的年份之一。 湖南:湖南省今年棉花产量呈现大幅上升良好势头,预计总产皮棉将达到18.18万吨,比上年增长14.8%。由于气候好,阳光充足,棉花色泽较好,质量已明显超过去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丰收,预计皮棉总产量可达1198万担(1担为50公斤)。南疆各农业师的一级和二级棉花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 当前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下跌,影响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销售。一些棉花经营企业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销售速度,正确分析市场,调整销售策略,取消棉花一定要卖高价的销售观念,但也不能盲目降价销售。 ■ 政策面动向 本周消息面最引人关注的是11月5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交易办法》的颁布并实施。据该办法的制定者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称,这是为了加快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进程,实现棉花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促进棉花规范、有序流通中的作用,推动商品棉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公开、公正、公平交易。如果商品棉的交易真正实现网上交易的话,无论对用棉企业、棉花分销企业等来说,都可谓对旧的交易操作方式的彻底改革,究竟实施后效果如何,尚需观察。 另外,自2001年12月11日始,我国将正式成为WTO的成员。虽然目前入世后我国纺织业是最大受惠者的观点已占上风,但入世后,我国将彻底打通棉花的进出口渠道,实行开放式的棉花进出口政策,因此,入世后面对新的、更加严峻的市场格局,业者更需要仔细研究相应对策。 继上期本刊报道市场出现要求政府会采取措施调控市场的呼声后,本周许多棉纺企业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担心棉价过度下降,会引起“农民利益受损-明年棉花种植面积缩小-棉价暴涨-棉纺企业遭殃-棉价再次暴跌”的恶性循环。提议政府应积极研究对策,以便让国内棉花价格左右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这样才能确保棉农和棉纺企业的利益。 从目前种种迹象分析,我们认为政府很有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以调控当前疲软的棉花市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