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棉花市场调研之四]河南棉纺企业重新步入亏损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开始进入低潮期,受国际国内纺织品购销大环境以及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经过三年的压锭减员和调整结构,逐步扭亏为盈进入恢复性增长的河南省棉纺织行业出现滑坡,不少企业又重新步入亏损行列。 以河南嵩岳集团为例,1-9月份,该集团在纱产量和布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5.14%和1.26%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却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5.34%和7.77%,亏损88万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1849万元。尤其是三季度,嵩岳集团在布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31%的情况下仍亏损了143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824万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销路不畅、价格下滑、效益锐减已成为河南省棉纺企业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 一、受世界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国内纺织品市场疲软,竞争趋向白热化。目前,纺织业生产能力仍然过剩,虽然国家采取了压锭、限制初加工能力的生产,但是随着纺织形势的好转,地方上小型棉纺厂以其丰富的原材料来源、廉价的劳动力等优势又纷纷上马,迅猛增长,给国有棉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市场价格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对国有棉纺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些小型企业以质次价廉抢占市场,造成销售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有棉纺企业为了不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直接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二、美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增长后开始进入低潮期,特别是遭到恐怖袭击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不利的影响,经济前景进一步暗淡。亚洲的日本、我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也处于低谷,造成市场需求严重低落,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幅滑坡,大量产品滞留国内,使得本已饱和的国内市场出现更加滞销的局面。纺织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了求得生存,各企业不得不采取降价销售的措施,嵩岳集团1-9月份棉纱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下降6%左右,坯布平均售价比去年同期下降10%以上,从而影响销售产值下降6.13%、销售收入下降7.77%。以嵩岳集团郑州豫丰纺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以生产棉纱为主的企业,2000年实现利润514万元。但今年以来棉纱价格持续下降,销售额逐月下滑,利润锐减,今年9月份精梳纱平均销售 单价为20897.38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8.2%、花灰纱平均销售单价为18053.87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7%、普梳纱平均销售单价为16122.71元/吨,比去年同期下降8.4%。由于价格的降低直接影响了产品销售利润,并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经计算,因产品销售价格的普遍下调,9月份企业减少利润91.42万元。1-9月份企业亏损118万元。 三、原材料价格升高直接导致增加值减少,利润下降,同时也使产品竞争力大打折扣。今年棉花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6%以上,粘胶价格上涨9%以上,前三个季度,棉花价格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的抬高,严重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外销的竞争力,也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使得纺织行业销路不畅,价格一跌再跌,效益滑坡。 四、由于企业处于被动的找米下锅现状,生产很不稳定,产品结构调整频繁。河南嵩岳集团1-9月份细纱机翻改2424台次,相当于每台车翻改4次;布机翻改10579台次,平均每台车翻改1.5次。有些小品种一次翻改只生产几千米甚至几百米。频繁翻改,严重影响产量质量,进而影响企业效益。 五、省内棉花杂质、毛发、色线、短绒、异型纤维混入现象严重,使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尤其异型纤维危害极大。各公司虽投入大量人手进行手工分拣,并在各道工序设专人把关,仍难完全杜绝其织入布中,异型纤维一旦织成布,不通过染色难以发现,为此常造成客户索赔或退货,此现象不仅加大了纺织企业人工成本,也使企业信誉及效益大受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全国棉纺织企业复苏后,重复建设有所抬头,生产总量继“压锭”后有所反弹。如果纱锭建设出现几年前的盲目,势必会造成新的生产能力过剩,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质量上不去,形不成规模经济的棉纺生产企业都有被淘汰的可能。为了防止出现几年前的情况,国家仍旧应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好总量。 面对河南省纺织企业目前出现的困难,一些企业认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权,就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以初级产品为主体的格局,不断开发生产有竞争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或新品种,做到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创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以品种求发展、求效益,赢得更多的客户。同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企业要保持旺盛的活力,就必须把质量管理放在各项基础管理的首位,把加强质量观念、提高质量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有关部门应抓好棉花市场管理,应禁止棉衣用尼龙编织袋摘装棉花,防止杂质及异型纤维混入,保证棉花质量,以消除多年来一直影响棉纺产品质量的隐患。各有关部门还应采取措施,改善河南省纺织企业融资渠道,解决技 改资金紧张的局面,加大技改力度和产业升级。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再现全省纺织业辉煌。 专家指出,河南省棉纺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因素。面对困境,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改善企业产品结构,提高技术、设备水平,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经营环境,重振河南棉纺行业。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